一、题目 试述如何依据审计准则加强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二、背景与答题要

题库2022-08-02  44

问题 一、题目 试述如何依据审计准则加强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履行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尺度。审计人员应依据审计准则,对审计项目从业务安排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三)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可以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回答)

选项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三)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可以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回答)

答案

解析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审计质量控制也称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乃至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活动。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1.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控制的直接目标就是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审计质量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审计质量越低,审计风险就越大。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实施审计,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那么就有可能因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表达不正确的审计意见,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而引起诉讼。或者,审计机关对查出问题定性不准,处理处罚不当,引用法律法规有误等,引起审计复议或诉讼,造成不利影响。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如果审计组织采取适当措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则可以把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2.审计质量控制有利于保障审计工作效果和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审计质量是衡量审计组织的权威性和信誉的重要因素,也是考核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参考因素。审计质量的高低决不只是对审计组织本身和被审计单位发生影响,它还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如果审计组织在工作中不重视对审计质量的管理,审计结果质量较低,就会向有关方面传达错误的信息和建议。只有在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基础上,才能强化审计工作的内部制约,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空间。同时,制定审计质量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还可以督促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和规范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其职业行为,从而使审计准则和规范标准等落到实处。
(三)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1.审计项目立项和编制计划的质量控制。这是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来说,这个环节质量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谓必要性,是指立项的项目必须是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单位)、重要资金和立法机构(政府)或高层管理部门关心的重大事项。所谓可行性,是指审计立项必须符合法律或规章规定的职责范围,适合审计资源的现状。对社会审计而言,则是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谨慎承接审计业务,防止客户风险转移,不承接事务所能力所不能及的项目。
2.审计准备阶段中的质量控制。这是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第二个环节。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标,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或内部审计,都应在审计实施前对审计工作作出计划和安排。所出的计划或安排适当与否对审计项目质量至关重要。加强对审计准备过程的质量管理,应当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充分开展审前调查,重视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情况、发展情况、社会声誉,着重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一些特殊事项,如管理层面临的压力等。调查时可采用灵活的方式,既可以直接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等。(2)根据所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经营(运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状况,细化审计目标和内容。即应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确定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事项一般可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划分。(3)要突出审计重点。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对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波动,对审计风险及项目的重要性作出合理评估,分析确定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4)确定以获取合理的和充分的审计证据为目的的审计程序(审计步骤与方法),以及执行具体审计手续所需要的时间。审计程序应当能够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5)要适当委派审计人员,并进行适当的分工。在委派审计人员时,应指定那些具有专门技能、有相当业务水平的人员,并考虑审计的范围和复杂性、审计人员的资格和专业特长、有无需要回避的人际关系和审计人员的定期轮换等。在明确审计具体目标、内容和相关审计程序后,还应结合审计组成员个人能力差异和审计工作事项的客观要求进行合理分工。
3.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加强对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总体风险具有重大作用,为此,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确保审计实施方案所定的审计步骤、审计内容实施到位。(2)当实际情况与审计实施方案产生差异时,审计组应及时围绕审计目标作出相应的对策,并办理相应的手续,如上报上一级单位审批等。(3)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的编制,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把好审计证据质量关,完善信息传递系统,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合法性以及组员之间相关审查事项的信息沟通共享。(4)建立指导、检查与监督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检查和监督。(5)建立分级复核制度。由审计组长(项目经理)或具有较高技能的审计人员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进行层层复核,助理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应由项目主审人员复核;某一项目的全部工作底稿应由审计组长或项目的主管人员复核。审计现场质量管理可以用控制、协调、指挥的手段来操作,可采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同期控制三种控制方式。
4.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管理。审计终结阶段是审计质量管理的一道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将形成审计的最终成果--审计报告。为加强对审计终结阶段的质量管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要做好审计材料的汇总工作,对取得的审计证据和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把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查出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报告文件。审计报告必须如实、客观、恰如其分地反映审计结果。(2)建立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保证审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审计报告形成过程一般包括: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业务(派出)部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送交专职复核机构或复核人员复核;审计组织有关领导签发审计报告。对于国家审计来说,在审计组织签发审计之前,可能还需要召开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报告作为主要的审计成果,应当明确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求,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3)对审计报告审定建立分层次的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计业务会议决定,以增强审计业务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4)要加强综合分析,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
5.审计后续阶段的质量管理。审计质量的事后管理即审计质量的反馈控制,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后续审计和审计档案的质量管理审计组织应建立后续审计制度,跟踪审计意见、决定和建议的落实情况。对于要求复审和申诉案件,应重点管理复审和申诉案件是否按规定时间予以复审和办理,复审决定或不予受理申诉的通知是否适当和有无处理不当的问题。对于审计档案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明确建立审计项目档案的责任制度、归档材料的范围和归档材料的排列规则,并确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aiwukuaiji/22941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