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天前无诱因发热,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

admin2022-08-02  23

问题 患者男,22岁。既往有HBsAg阳性史。1天前无诱因发热,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37.5~39℃,近31天体温持续在38.5~39.5℃不降,伴有食欲减退、乏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次/分,BP110/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下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WBC3.5×10/L,N60%,L40%,血HBsAg(+),抗HAVIgG(+)。该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A.心肌炎B.急性胆囊炎C.肠出血、肠穿孔D.支气管肺炎E.肝性脑病

选项 该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
A.心肌炎
B.急性胆囊炎
C.肠出血、肠穿孔
D.支气管肺炎
E.肝性脑病

答案 C

解析 1.伤寒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根据题干,该患者符合伤寒表现,所以选E。抗HAV IgG(+)是过去感染过甲肝的标志,抗体持续存在多年,HBsAg(+)可见于病原携带者,且该患者的临床不符合活动性肝炎,故A、B、C、D均不正确。
2.伤寒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是血清肥达反应,多数患者在病程第二周出现阳性,4~5周可达80%。血培养在病程1~2周阳性率最高,第2周后逐渐下降,是确诊伤寒常用依据,故选C。A和B是肝炎的诊断指标,对伤寒诊断意义不大。E属于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对诊断意义不大。
3.伤寒患者首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辅以休息、护理、降温、少渣饮食等一般治疗,故选D。A、B、E属于急性肝炎的治疗,用激素退热,减轻中毒症状,可能加重病原的扩散,故不选C。
4.伤寒常见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肠出血和肠穿孔,常发生于病程的2~3周,穿孔多位于回肠末段,其次是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及肺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故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705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