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医疗卫生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admin
2022-08-02
12
问题
类风湿关节炎
选项
答案
解析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周围关节骨质损害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关节损害外,心、肺、神经系统等器官或组织也可受累。【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有证据表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及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诱发疾病。(1)遗传因素 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患者家族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说明本病有一定遗传倾向;②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RA患者中的HLA-DR
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其表达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新近发现HLA-DR
也与RA发病有关。(2)感染因素 ①部分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有RA表现;②某些反应性关节炎患者滑膜内检测出有微生物抗原存在;③部分RA患者血中抗EBV抗体增高,且可与关节滑膜中的蛋白分子发生交叉免疫反应。(3)神经内分泌因素 ①女性患者月经前雌激素水平增高时,症状加重,月经后症状减轻。口服避孕药也可缓解病情。②RA患者在不良精神因素刺激后,容易导致症状复发或病情加重。2.发病机制 RA的始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1)分子模拟学说 感染的外来抗原与人体骨、关节组织的某种自身成分在分子结构或抗原性上相似。机体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后,也与自身成分发生交叉反应,而导致RA。(2)HLA-DR
分子异常表达学说 HLA-DR
分子属MHCⅡ类抗原,在活化T淋巴细胞过程中起关键作用。RA患者的滑膜细胞有高度HLA-DR
分子表达,且所有RA患者的HLA-DR
分子在B链第三高变区都有一段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称为类风湿关节炎易感序列,故推测HLA-DR
分子的异常表达与R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3)IgG糖基化缺陷学说 IgG糖基化发生于每条γ链的CH
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由于β-半乳糖转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IgG的唾液酸半乳糖低聚糖减少。由于CH
区位于IgG分子的FC段,与IgG的抗原性有关,故推测。IgG糖基化缺陷可能引起IgG的抗原性改变,使之成为自身抗原,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IgG抗体,即类风湿因子。上述自身免疫反应建立之后,可通过IgG-RF免疫复合物在滑膜沉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包括A型滑膜细胞),再活化CD
T淋巴细胞,也可由抗原直接致敏CD
T淋巴细胞。两类细胞通过分泌TNF、IL-1促使成纤维细胞(包括B型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本身分泌前列腺素和金属蛋白酶类(含胶原酶和蛋白多糖酶等),增强炎症反应,降解软骨胶原和蛋白多糖,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好发于35~50岁,女性患者多见。60%~70%患者以缓慢、隐袭方式发病,初发病时可能一两个小关节受累,以后逐步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以腕关节、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足、膝、踝、肘、肩、颈、颞颌及髋关节。少数患者可因感染、创伤、过度劳累等刺激,于数日内急性发病,除关节表现外,常伴有发热、全身不适,以及肺、心、神经系统和骨髓等内脏受累表现。1.关节表现(1)晨僵 此症见于95%以上患者,经夜间休息后,晨起时受累关节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胶着样感觉,一般持续1小时以上。其持续时间长短反映滑膜炎症的严重程度。(2)疼痛 疼痛是出现最早的症状。疼痛关节常伴有压痛。(3)肿胀 多因滑膜急性炎症充血、水肿、关节腔渗液,或慢性炎症滑膜增厚所致。(4)关节畸形 多见于较晚期患者,可为关节骨质破坏造成的纤维性强直或骨强直,也可为关节周围肌腱、韧带受损,肌肉痉挛或萎缩,致使关节不能保持正常位置,而出现的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常见的有手指关节的尺侧偏斜、鹅颈样畸形,跖趾关节爪样畸形,足外翻畸形等。(5)关节功能障碍 美国风湿病学会将其分为四级:①Ⅰ级: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②Ⅱ级:能生活自理,并参加一定工作,但活动受限;③Ⅲ级:仅能生活自理,不能参加工作和其他活动;④Ⅳ级:生活不能自理。2.关节外表现(1)类风湿结节 15%~30%患者在关节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出现皮下小结,坚硬如橡皮,称为类风湿结节。常提示疾病处于活动阶段。(2)肺 约30%患者可表现为肺间质病变、胸膜炎及肺结节样改变。多伴有咳嗽、气短症状,并有X线片异常改变。(3)心脏 可伴发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约30%患者有心包积液,但多无临床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包填塞。(4)神经系统 除因类风湿血管炎和类风湿结节造成脑脊髓实质及周围神经病变外,还可因颈椎脱位造成脊髓、脊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压,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故神经系统表现复杂多样。(5)其他 可伴有贫血以及干燥性角膜炎等干燥综合征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象 有轻度至中度贫血。活动期血小板可增高,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部分患者可见全细胞减少。2.血沉和C反应蛋白 有助于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程度。活动期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经治疗缓解后下降。3.类风湿因子(RF) RF是抗人IgG分子的自身抗体,可分为IgM型、IgG型、IgA型、IgE型。临床上常规检测的RF为IgM型,阳性率为70%~80%,且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但RF也可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混合结缔组织病等其他结缔组织病。甚至1%~5%的正常人也可出现低滴度RF。对疑似类风湿关节炎而确定诊断困难的患者,可检测IgG型、IgA型和IgE型RF协助诊断。4.关节影像学检查(1)X线摄片 X线摄片对疾病的诊断、关节病变分期均很重要。临床常规选双手指及腕关节或再加双足摄片检查。美国风湿病学会将骨损害的X线表现分为四期:①Ⅰ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端骨质疏松;②Ⅱ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③Ⅲ期:可见关节面出现虫蚀样破坏;③Ⅳ期:可见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或关节强直(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2)CT和磁共振成像(MRI) CT有助于发现早期骨侵蚀和关节脱位等改变,常用于颈椎环枢关节检查。MRI有助于发现关节内透明软骨、滑膜、肌腱、韧带和脊髓病变。5.关节滑液 正常人关节腔内滑液不超过3.5ml,类风湿关节炎时滑液增多,微浑浊,黏稠度降低,含糖量低于血糖。滑液中白细胞升高,一般为(5~50)×10
/L,中性粒细胞>50%。6.类风湿结节和滑膜活检 典型病理改变有助于对疑难病例的确定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共七项:①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6周);②3组或3组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类风湿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关节端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上述七项中,符合四项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2.鉴别诊断(1)风湿性关节炎 须与初发病RA患者鉴别。本病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青少年;②一般起病急,有咽痛,发热,白细胞增高;③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红肿疼痛,很少出现关节畸形;④常伴发心脏炎;⑤血清抗"O"阳性,而RF阴性。(2)骨关节炎 本病特点:①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②主要累及膝、髋和远端指间关节;③关节活动后疼痛加重,经休息后明显减轻;④血沉正常,RF阴性;⑤X线显示关节边缘呈唇样骨质增生或骨疣形成。(3)强直性脊椎炎 主要侵犯脊柱,但周围关节也可受累。本病特点:①男性多见;②主要侵犯骶髎关节及脊柱,并有典型X线改变;③90%~95%患者HLA-B[47.gif]阳性;④RF为阴性。(4)系统性红斑狼疮(5)痛风【治疗】本病治疗的目的是:①缓解关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②控制疾病进展,阻止关节损害进一步加重;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一般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适度的休息与锻炼,调节不良情绪,配合适当理疗等。2.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此类药物起效较快,品种较多,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生成的致炎性前列腺素而起消炎止痛作用。由于同时抑制胃黏膜合成生理性前列腺素,所以常有胃肠道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出血、穿孔。临床使用时宜合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常用NSAIDs类药物有布洛芬、萘普生、扶他林、奇诺力等。NSAIDs类药物不宜联合应用,一种药物服用两周以上,疗效仍不明显者,可改用另一同类药物。(2)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 本类药物不如NSAIDs类药物起效快,一般需较长时间才能见效,故患者一旦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应尽早使用。但本类药物毒副反应大,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造血抑制,心、肝、肾等内脏损害。应密切观察,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发现毒副反应,应立即停药或减量,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处理。1)甲氨蝶呤(MTX):常用剂量7.5~20mg,每周1次,口服(1天内服完),或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疗程至少半年。2)柳氮磺胺吡啶(SSZ):常用剂量为每天1.5~3.0g,分2次服用。宜从小剂量(每天500mg)开始。对磺胺过敏者禁用。3)金制剂(gold salt):分注射、口服两种剂型。常用注射剂为硫代苹果酸金钠,每周肌肉注射1次,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50mg,起效后注射间隔时间可延长。口服制剂为金诺芬,每天剂量6mg,分2次服,3个月后起效,不良反应较少。适于早期或轻型患者。4)青霉胺(DP):开始剂量125mg,每天2~3次,如无不良反应,则每2~4周后剂量加倍,每天剂量可达500~750mg。用药过程中如症状有改善,可改用小量维持,疗程约1年。该药毒副作用较多,剂量大时尤需密切观察。本类药物还有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AZA)、环孢素等。临床选用具体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半衰期,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如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有无其他严重疾病等,综合考虑确定。用药方法应注意个体化。一般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3)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一般RA患者,不宜作为常规治疗。因长期使用易引起水盐代谢及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甚至严重感染。对于初发关节炎症状明显,经NSAIDs类抗炎治疗效果不好,而慢作用抗风湿药尚未起效者,可加用泼尼松10mg/d,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撤药。当急性发作期伴发热及心、肺、脑等关节外组织器官损害症状时,可加用泼尼松50mg/d,如连续治疗2天症状无明显好转,可再加大剂量,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至最小量维持。(4)雷公藤总苷 为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功效。体外实验证明能减少B淋巴细胞产生IgM和IgM型RF。对轻、中度患者疗效较好。每天剂量30~60mg,分3次服,病情缓解后逐步减量。本药长期使用对性腺有一定毒性,未婚未育患者慎用。(5)其他药物 包括多种生物制剂,如Ⅱ型胶原、转移因子、胸腺素、抗细胞因子抗体等。3.手术治疗 急性期采用滑膜切除术,可使病情得到一定缓解,但容易复发。晚期患者关节畸形,失去功能的,可采用关节成形术,或关节置换术,改善关节功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1679841.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医执业医师题库医师类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
医师类
相关试题推荐
A.失眠、高血压、戒断综合征 B.休克、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 C.胃肠痉挛、
A.休克、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 B.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 C.盆腔炎、附
A.类风湿因子 B.血沉 C.抗角蛋白抗体 D.抗核抗体 E.C反应蛋白
A.关节肿胀 B.类风湿结节 C.抗角蛋白抗体阳性 D.贫血 E.晨僵类
A.关节肿胀 B.类风湿结节 C.抗角蛋白抗体阳性 D.贫血 E.晨僵提
A.心绞痛 B.风湿性关节炎 C.颈静脉怒张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焦
A.心绞痛 B.风湿性关节炎 C.颈静脉怒张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焦
A.心绞痛 B.风湿性关节炎 C.颈静脉怒张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焦
类风湿关节炎较晚期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A.关节疼痛 B.晨僵 C.关节肿胀
下列类风湿关节炎晨僵的特点,错误的是A.出现于95%的患者 B.为最早出现的表
随机试题
[originaltext]Canada,fortheseventhconsecutiveyear,ranksasthebestpl
Theexperts______onthecauseofpovertybutagreeonstepstoeradicateit.A、
______theflood,theshipwouldhavereacheditsdestinationontime.A、Incaseo
招募的基本战略中,难度很大,搜寻的时间成本会很高的是()A.高薪战略 B
正常情况下,肾脏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A.约占滤液量的99% B.受肾小
硫巴比妥所属巴比妥药物类型是A:超长效类(>8小时) B:长效类(6~8小时)
某医院发生大规模甲型肝炎暴发,以下措施错误的是A.查找感染源 B.对感染病人及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
燃气管道的防腐识别漆颜色是()A、黄色 B、绿色 C、蓝色 D、白色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