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

资格题库2022-08-02  66

问题 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害,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  科学悲观主义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材料4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摘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5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们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摘自马克思:《在〈人民日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根据材料4、材料5,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对我们有何启示?

选项

答案

解析 1. 材料2和材料3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科学至上论,不同之处在于材料2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材料3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2. ①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观点
  材料4、5是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主要通过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a.通过改变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人们的劳动形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b.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c.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其次,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d.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e.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观点对我们的启示
  a.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b.“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全球问题”,就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626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