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学历类
试述中日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措施,并比较分析二 者结果迥异的原因。
试述中日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措施,并比较分析二 者结果迥异的原因。
最全题库
2022-08-02
40
问题
试述中日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措施,并比较分析二 者结果迥异的原因。
选项
答案
解析
(1)在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进程中,近 代教育的兴办和发展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两国兴办近代教育都开始于19世纪中叶,这既 是两国近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直接影响和制 约着两国近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 状况。 (2)近代日本的教育改革。从1868年明治 维新开始,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基本完成,可 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阶段从1868年到1884 年,是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一度占据优势而又衰落 的时期;第二个阶段从1885年到1894年,是国 家主义教育体制确立时期;第三个阶段从1895 年到1912年,是国家主义教育得到进一步扩充 和加强的时期。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一是确立 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1868年3月14日,明治 政府颁布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 其中,提出了"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 的要求,明确地表明了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 基本方针。二是颁布教育改革法令。1872年8 月,在参考欧美教育制度和对日本原来的教育制 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文部省颁布了以仿效法国 教育制度而制定的《学制令》。三是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四是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五 是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六是严格而积极 地选派留学生。七是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为日本的现代化 和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为日本经济 的飞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然而,在 “富国强兵”和“大振皇基"的指导思想下,这次 教育改革也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皇权主义的 色彩,并在明治维新后的学校教育领域中表现得 越来越明显。 (3) 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同样可以分成三 个阶段。同日本的教育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的 三个阶段更加明显,即1862年至1894年的洋务 运动时期,1895年至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以 及1901年至1912年的清末新政时期。主要的 改革措施包括:一是创办新式(洋务)学堂。自鸦 片战争以来,特别是I860年英法联军侵华以后, 痛感外交、军事、生产技术人才缺乏,洋务派认识 到旧教育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依照 西方教育兴办新式学校以培养洋务人才。这种 新式学堂主要有外国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和军 事学校。二是留学教育。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洋 务派认为必须熟悉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但 是,只靠在国内兴建学堂是不够的,需要到外国 学习考察。1872年,容闳带领30名幼童远渡重 洋,迈出了中国人大规模留学的第一步。但赴美 留学仅进行了四期就告终止。1876年,李鸿章、 沈葆祯又上书请派学生到欧洲留学。三是设立 京师大学堂为全国教育之表率,并为全国最高行 政机关。四是兴办地方学堂。在积极创办京师 大学堂的同时,维新变法期间又令各督抚将各 省、府、厅、州、县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 西学的学校,省会的大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府城 书院改为中等学堂,州县书院改为小学堂,地方 自行捐办之义学、社学等亦一律中西兼学。五是 废除八股取士法,改革进而废除科举制度。六是 頒布学堂章程,制定学制系统。七是改革教育行 政机构,设立学部。八是厘定教育宗旨,凸现“中体西用”之精神。 (4) 中日教育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虽然明治时期的教育近代化呈现 一个日益保守和反动的态势,但从提高国民的教 育水平,培养近代国家需要的专门人才这方面 讲,还是比较成功的。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 纪的最初二十年,日本的近代教育一直是有计 谋、有目标地均衡发展,只用了六七十年时间,就 走完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甚至二百多年的发展 历程,由教育落后的国家而跻身教育发达的先进 资本主义国家行列。而中国在19世纪后半期, 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前,近代教育发展相当缓 慢,严格地说还处于启动阶段。尽管20世纪最 后二十年,近代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极端 薄弱,仍是相当落后。日本领土只有中国的三十 分之一左右,人口只相当于中国的八分之一左 右,而在1920年,其在校小学生人数为8 633 000 人,中国只有4 852 642人,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 多一点;日本在校中学生为337 300人,中国是 117 740人,只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强;日本在 校大学生为70 900人,中国为17 262人,只相当 于日本的四分之一左右。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起 步兴办近代教育,然而只过了短短六七十年时 间,日本就把中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两国的差 距是惊人的,而这种差距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 的,具体如下: 第一,领导者的素质差异。洋务运动和清末 新政的领导者均是体制内的旧官僚,他们很难说 有多少近代眼光和超前意识,仍然抱持着“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不放。他们进行改革是 很勉强的,是受外界压力的结果。改革的目的并 非培养宪政时代的一代新人或者能使国家臻于 富强的人民,而是培养一种热爱清王朝和始终孝 忠清帝的人。而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却是热情有 多余,能力不足,他们明显缺乏治理一个大国的 素养,也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 日本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是明治政府。这 个政府是在与幕府的实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是 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权,其主要成员大多是既 有深厚学养,又有丰富的政治活动经验;既对本 国事务了如指掌,又能清楚地认清世界形势的资 产阶级改革家。我们如果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大隈重信和李鸿章、张之洞、康有 为对比,把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对比,高低上下 一清二楚。 第二,经济基础不同。教育是投资大、见效 慢的长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强大的 经济基础,没有国家财力、物力的巨大支持,要想 取得满意的效果是根本不可能的。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国家经济发展一直比 较迅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得到加 强,投资于近代教育的经费不断增加。 对比日本1868年以后相对和平的环境,中 国可谓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外有西方列强虎 视眈眈,内有各地反清势力层出不穷的威胁,特 别是同盟会成立后,清政府的生存环境更是十分 恶劣。《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赔款加利息 高达15亿两白银,完全超出了清政府的支付能 力。经济落后影响教育进步,教育落后反过来又 制约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三,模仿对象的差异。日本新政权建立 后,就立即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列国,学习西方 富国强兵的先进经验。“脱亚人欧”一直是日本 孜孜追求的目标。日本的教育体制先后学习了 法国、美国和德国,虽然基本上是在走下坡路,但 毕竟是坚持不懈地学习西方。 清政府和中国人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 看到了日本的巨大进步和可怕实力,对日本的经 验奉若神明,把日本当作学习的榜样,实际上日 本的教育制度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日本可以 直接从西文译书,中国人却经日文转译,日本青 年直接去欧美发达国家学习,中国人却以去日本 留学为时髦,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接受外来文化的差异。日本文化的基 本形态属于“什么都可以”型,中国则属于“非并 存”型。在日本,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佛教与神 道教而不受社会歧视,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日本在摄取外来文化时,不只是学习科学技术, 而是全面学习包括文学艺术、思想文化在内的全 部内容,加以全面吸收,而中国则是有区别、有选 择地接受,结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23620.html
本试题收录于:
311学硕教育学题库研究生入学分类
311学硕教育学
研究生入学
相关试题推荐
形成寒证的原因有 A.感受寒邪,阳气受遏 B.久病耗伤,阳气虚衰 C.过服
下列哪些措施对肿瘤预后有重要意义 A.早期发现 B.注意休息 C.调畅情志
.肾不纳气产生的原因有 A.肺虚及肾 B.脾虚及肾 C.劳
湿阻中焦的原因有 A.脾阳虚 B.津液代谢障碍 C.水湿侵犯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包括(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其角色采择能力所处的发
导致从众的主要原因有()A.群体的压力 B.信息的不充分 C.行为的选择性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对回归方程是否有效进行检验,HO:β=0,t=7.20,b=1
考查被试在进行心算的同时对高、中、低不同的声调的觉察能力根据实验设计模式和结果回
表示测验等值结果的方法有A.图示法 B.公式法 C.列表法 D.数轴法
随机试题
Hadheworkedharder,he______theexams.A、musthavegotthroughB、wouldhaveg
AreYouaSuccessfulLeader?TheSuccessfulLeadershi
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该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即向有关的
女性,29岁,婚后两年连续于妊娠40~50日发生自然流产共3次,该孕妇可能存在以
在牙周炎中以B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阶段是A.进展期 B.修复期 C.病损确立期
甲公司2011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3年期一次还本、按年付息的可转债2万份,每份面
股票拆分对()没有影响。A.每股面值 B.股东权益总额 C.股票价格
(2020年真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高档化妆品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2016年真题)下列各项中,应在“坏账准备”借方登记的有()A.冲减已计提的
职工意外伤害险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给付保险金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被保险人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