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省制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免费题库2022-08-02  67

问题 唐代三省制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选项

答案

解析  唐朝是宰相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宰相机构与名称多变且复杂。三省制度是在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逐渐形成的,到唐朝才真正得以确立。唐朝前期确立三省制,中后期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制。在唐代的中枢机构中,真正握有实权的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1)唐代三省制的内容
  ①中书省是秉承皇帝意旨掌管国家机要大事、发布政令的机构,其长官称中书令。
  ②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
  ③尚书省是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长官称尚书令,左、右仆射为之副。
  凡朝廷有军国大事,则中书出令(决策),门下封驳(审议),尚书受而行之(执行)。所以人们也简称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又因尚书省下设有六部,故习称“三省六部制”。
  (2)历史意义
  ①三省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起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③三省下属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138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