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厂在2004年已形成300万t钢的生产能力,但按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有部分生

admin2022-08-02  19

问题 某钢铁厂在2004年已形成300万t钢的生产能力,但按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有部分生产设施属要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钢铁厂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提高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拟进行300万t/a热轧带钢及配套工程的建设,使企业在2007年达到500万t钢的生产能力,并在发展的同时,进行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同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施,努力减轻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工程设施概况:现有工程(2005年以前)主要设施有20m2烧结机、4座380m3高炉、42孔焦炉、20t转炉、70t直流电炉、横列式型材轧机、复二重线材轧机、高速线材轧机等;在建工程主要设施有采用湿法熄焦的42孔焦炉,采用干法除尘的480m3高炉、20t转炉改建为40t转炉,并建冷轧生产线;“以新带老”工程淘汰的主要设施有2座80m3高炉,复二重线材轧机。  拟建工程主要设施有:265m2烧结机、1350m3高炉、120t转炉以及带钢轧机。环境概况:该地区年平均风速为2.5m/s,主导风向为NW风。  在钢铁厂附近有一些分散的职工住宅,钢铁厂北侧、西侧有其职工生活区(相距约3km),北侧约4km处还有农场生活区。拟建工程位于现有厂区东侧,在其NW侧有一个钢厂居民小区,位于拟建项目的上风向,与拟建工程项目1350m3高炉的距离约1km;钢铁厂及拟建工程下风向无任何居民区。  钢铁厂排水情况:钢铁厂西侧有一条河,该河上游设置有一个水库,储水供钢铁厂和钢铁厂北侧的农场生产使用,因而河流水量极小,该河水仅用于农灌;河岸村庄居民及农场职工使用当地井水。  钢铁厂外排水全部经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污管排入厂区西侧的河流,但由于该地区比较缺水,在农灌季节将有部分外排水用于农灌;由于上游河流水量极小,在钢铁厂污水排入后,在其排污口下游约3km的地方即全部渗入河床,河床干枯无水流。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保及产业政策的相符性。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应重点评价的污染物是什么?3.简述该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4.环境可行性分析还需补充哪些内容?5.本项目可以采取哪些清洁生产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1)拟建工程项目为:265m2烧结机、1350m3高炉、120t转炉以及带钢轧机。符合钢铁行业《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市场准入条件:265m2烧结机、1350m3高炉、120t转炉。
  (2)淘汰国家限制发展能力已经过剩,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长线材品种,鼓励增加板管等高附加值短缺钢材的供应能力,淘汰复二重线材轧机,新增带钢轧机。符合国家相关环保及产业政策。
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TSP、PM10、SO2、NO2、B[a]P、氟化物、NH3、H2S。
  (2)重点评价的污染物为:
  ①环境空气:烟尘、粉尘及SO2;
  ②废水:石油类、COD;
  ③噪声:运营期间设备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3.该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概述:项目名称、组成、规模、产品方案、建设地点;
  (2)工艺流程、排污节点、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三本账;
  (3)水平衡、硫平衡、煤气平衡、氟平衡分析;
  (4)污染防治措施;
  (5)清洁生产分析;
  (6)淘汰工程内容。
4.环境可行性分析还需补充的内容有:
  (1)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
  (2)环保规划的相容性;
  (3)清洁生产符合性;
  (4)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5.本项目可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包括:
  (1)清洁生产技术。为了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首先应当在技术上给予重视,对于钢铁工程来说,能耗大、污染大,因此应当在各个生产环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预处理技术、炉渣利用技术等。
  (2)清洁的燃料。对于炼钢采用的燃料应当使用清洁的原料,使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这些污染物包括SO2、烟尘、各类废渣、剩余的辅助性原材料等,不但可以降低污染程度,同时可以降低成本,使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大幅提高。
  (3)节能技术。节能技术也是本项目清洁生产的关键因素。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大量的工艺错综复杂,优化工艺以达到节约能源,促进生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8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