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在某河流下游建一河道型水库,建设目标为发电与航运,运行方式为日调节,水坝高度1

admin2022-08-02  18

问题 拟在某河流下游建一河道型水库,建设目标为发电与航运,运行方式为日调节,水坝高度14m,正常蓄水位36m(黄海高程),回水长度38km,水库面积28km2,库区无大的支流汇入。该河流流经低丘和冲积平原,沿岸地面高程30~38m(黄海高程),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汛期为6~10月。坝址处河流丰、枯水期,水位变幅为29~35m(黄海高程),含沙量小(0.3kg/m3),区内已无原生植被,无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区域农业开发程度较高,两岸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农田、水田、旱地,面积大致相当。  拟建工程库区有半洄游性鱼类产卵场分布,水库回水末端有一中型城市,工农业与生活取排水口皆布置于该河流两岸,水库淹没区主要为河漫滩地,不涉及移民。  施工区布置在坝址两岸,对外交通主要利用现有公路和航运。施工期为五年半,施工高峰人数为550人,水库管理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能得到妥善处置。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识别运营期主要不利环境影响。2.建库是否会影响水坝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说明理由。3.简要说明水坝对半洄游性鱼类影响。4.指出本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与减缓措施。5.施工期重点评价内容是什么?6.运行期重点评价内容有哪些?7.如确定该项目生态评价为二级评价,至少应提供哪些生态图件?8.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哪些因素?9.本项目建设是否存在环境风险问题?10.根据题意,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应定为几级?生态影响评价需重点说明哪些问题?11.若工程为年调节电站,低温水下泄主要影响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12.简述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及生态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1. 在环境影响识别中,自然环境要素可划分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地表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森林、草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社会环境要素可以划分为城市(镇)、土地利用、人口、居民区、交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健康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等。
  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特点,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
  (1)流速变缓,自净能力下降(或“水文情势改变”)。
  (2)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阻隔影响(或“阻隔(或影响)鱼类洄游”)。
  (3)影响库区或库尾两岸农田(岸浸没、盐渍化、潜育化)。
2.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建库会对于水坝上游河段的稀释能力和工农业排水产生影响。原因在于:
  (1)由于库区河段水流变缓,对水污染物的迁移、输送作用减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容易产生坝址上游河段工农业排水口附近水域的水质污染影响。
  (2)由于库区河段的水域及水体规模增加,流速变缓,对水污染物的澄清作用明显,水库运行近期对库区水质有一定净化作用。但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沉降于库底污染物的累积影响作用可能会形成次生污染源,进而影响库区水质,导致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
  (3)影响排水。水库正常蓄水位36m,周边低于36m区域的原来农田的水利系统和工业排水受影响,导致必须提升后才能排出。
3.水坝对半洄游鱼类的影响主要有:
  (1)阻隔鱼类洄游通道。
  (2)淹没鱼类产卵场或影响鱼类繁殖活动。
4.根据本项目特点,本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有:
  (1)沿岸地面高程30~38m,水库正常蓄水位36m,坝上原河道两岸原来有农田,则会被库区蓄水淹没,造成损失。
  (2)坝下河道两岸农田会由于水库蓄水而导致农灌用水的不足,或低温水下泄而使农作物减产;同时,由于本工程为日调节电站,日内水位变幅大,影响农业灌溉。
  (3)处于库区及上游区域的农田,容易发生潜育化;而处于坝下区域的农田又容易盐渍化。清水下泄对下游河道两岸的冲蚀会剥蚀掉一部分临近河岸的农田。
  减缓措施包括:
  (1)由于库区有城镇取排水口,为保护库区水质,应对库区农田退水(特别是水田)严格控制,尽量排至坝下河道。
  (2)对造成的农田损失进行补偿,对失地农民进行经济补偿,并进行异地开垦;
  (3)保障一定的下泄流量,满足农灌用水,采取分层取水的方式使下泄水的水温不致太低,避免在中午植物蒸腾旺盛时灌水。
5.施工期重点评价内容有:
  (1)施工场地、施工运输道路、取弃土场、沙石料场等各类临时占地对植被和土地利用的影响,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土地的生产能力。
  (2)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可能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
  (3)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影响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
  (4)施工影响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
6.运行期重点评价内容有:
  (1)大坝的阻碍隔影响,特别是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的阻隔影响。
  (2)水库淹没影响,特别是对半洄游性鱼类产卵场的影响,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3)水文情势改变的影响,库区水位上升而流速变缓,导致的库区和坝下生物种群生存或群落结构的改变,加之城市排污,可能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坝下流量减少(或断流)对河道水生生物及生态、下游生产与生活用水的影响。
7. 若该项目生态评价为二级评价,则应提供的生态图件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植被类型图。
  (3)资源分布图。
  (4)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图。
  (5)土壤侵蚀图。
  (6)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图。
8.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坝下工农业生产及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防止河床水位过低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水面蒸散量;
  (5)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量;
  (7)河口地区生物的需水量和防止咸潮入侵的基本水量等。
9. 环境风险问题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炸等物质泄露,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的问题。
  本建设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主要有:
  (1)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集聚可能发生疫情问题。
  (2)运营期的地质灾害问题、船舶航运发生油污泄漏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水库富营养化问题。
  (3)运营期间,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而引起的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问题。
  (4)洪水季节溃坝的风险、洪水下泄生态风险问题(如鼠类的大迁移问题)。
10.(1)适宜二级评价。评价工作等级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工程处于河道下游,影响范围不足50km2,影响区内无原生植被、也没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淹没区主要为河漫滩地,不涉及敏感生态保护目标,也不涉及移民。因此,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应定为二级评价。
  (2)生态影响评价重点需调查清楚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类、种群数量与结构、洄游特性、“三场”分布、适宜的生境条件,评价工程需说明对半洄游性鱼类的影响方式、程度、范围等,并提出设置过鱼通道、保障生态流量等解决措施。
11.(1)下泄低温水可对鱼类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其主要影响有:
  ①水温变冷,水体的溶解氧量和水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和饵料生物的衍生,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
  ②下泄低温水将使鱼类产卵季节推迟、影响鱼卵孵化甚至造成不产卵。
  ③下泄低温水还会降低鱼类新陈代谢能力,使鱼生长缓慢。
  ④水温低、饵料生物生长缓慢,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育肥和越冬。
  ⑤低温水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2)采取的措施有:采取分层取水、合理利用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宽浅式过水断面的灌溉渠道、“田间调温”等措施。分层取水主要建筑物有多层平析门、叠梁门、翻板门、浮筒等竖井式、斜涵卧管式以及多外不同高程取水口布置等形式,是目前减缓低温水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12.消落带(区),是指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大坝建成,水库完工后,为保证发电需要,库区冬季正常蓄水,水位较高,而夏季为防洪,水位下降。这期间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即为消落带。
  生态问题主要有:
  (1)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化。蓄水前良好的陆生生态系统变成水生或半水生生态系统,而反复的水淹与出露,使消落带原有植被难以成活而退化,成为江岸带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带。
  (2)水环境污染。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留滞在消落带上,在高温下易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或导致流行病发生。更严重的是,累年冬、夏两季蓄退水位,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水质污染源,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生态屏障消失。消落带植被淹没消失,库区失去了一道生态屏障。消落区形成之前,库区两岸的植被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而且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等相当一部分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进入库区水体。而消落区形成后,这些功能将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进入水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重。
  (4)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由于库岸长时间在水中,库岸山体吃水比重加大,而当夏天水位下降时,坡度较大的山体就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
  (5)影响库区的旅游景观,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造成景观破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8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