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拟在城郊建一规模化造纸厂,同时建设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200hm2,基地引用

admin2022-08-02  29

问题 某地拟在城郊建一规模化造纸厂,同时建设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200hm2,基地引用黄河水灌溉,需修建引水渠总计约70km,但受流域水资源平衡控制影响,引水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造纸厂及原料林灌溉的需要。工程需修建通往城市的道路20km。项目所在地地下水较为丰富,且埋藏较浅。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但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林基地大部分为未利用的荒草地或沙丘、荒漠区,部分利用退耕还林地。拟建原料林基地东侧有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规划建设的公路需从保护区实验区通过。项目区年降水量约300mm,蒸发量约3980mm,冬长夏短,春季多大风。当地以旱作农业为主,水田比重小且引黄河水灌溉。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造纸项目工程分析要点。2.该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分析要点。4.指出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5.简述该工程对所在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措施。6.对于本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目标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造纸项目工程分析的要点有:
  (1)工程地理位置、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仓储运输工程、环保工程和配套工程、临时工程等)、生产工艺、生产原料、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排污节点、工程污染因子、污染物源强,污染防治措施。突出特征污染物AOX和恶臭污染源强的分析与估算,事故状态下的污染源强。
  (2)工程占地类型、占地面积、土石方工程量(包括取土场、弃土场、砂石料场,运输线路及调运情况),工程建设工期、建设人数,施工进度等。
  (3)给出工程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和平面布置图。
2.该项目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
  (1)造纸厂建设占地及施工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与功能及其演变趋势的改变。
  (2)原料林基地建设对原生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导致了生物量损失,生态效益损失,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
  (3)营造人工原料纯林,可能导致的病虫害暴发和外来物种的侵略。
  (4)造纸厂用水及原料林灌溉,可能导致区域水资源平衡失衡,从而导致生态用水量的不足,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3.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分析要点包括:
  (1)造纸厂用水、用电、燃料等方面是否采取节约的措施。
  (2)从原料及辅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方案等进行全程清洁生产审计工作,采购环保类型原辅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各工艺环节中是否采取了消耗量少、排污量少的工艺技术。
  (3)生产过程中的废污水的排放量要最小,白液和黑液做到清污分开,建立污水处理厂,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4)锅炉等排放废气的装置或设施是否安装了环保设施,减少废气排放的措施。
  (5)固体废物是否做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6)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
  (7)有持续不断的环境保护改进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4.本项目建设的环境风险有:
  (1)造纸厂的原料及中间产品酸、碱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其剩余废弃物等,在贮存、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泄漏,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威胁人体健康与安全。生产的纸张系易燃物,容易着火,虽然是一个安全消防问题,但着火后也会导致环境空气污染、水环境污染等。
  (2)林基地纯林建设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引进物种对当地物种生境的侵夺,导致原土著生物种的退缩或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
5.该工程对所在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措施如下:
  (1)造纸厂是用水大户,而原料林基地又需要大量的灌溉用水,这将导致区域水资源平衡失调的问题,流域管理机构及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需重新考虑调整流域供水与用水平衡问题,协调相关用水单位解决用水不足问题。
  (2)造纸厂排放大量的废水,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将造成水污染,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是可行的。造纸废水经处理后作为中水可回用于造纸生产,也可以用于灌溉原料林。必要时可考虑增加或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城市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或灌溉原料林。
  (3)在生产中要切实实施节水措施,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对原料林也要定额灌溉,减少漫灌的耗水量,必要时可考虑滴灌。通过节水措施,调剂项目所在区域及流域的生态需水量。
6.对于本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目标可采取的必要措施有:
  (1)绕避方案,即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同时考虑尽可能避开基本农田和防沙治沙区,尽最大可能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特别是公路从保护区实验区通过是不合理的,应尽可能避开保护区实验区。
  (2)最小化方案,如果公路建设确实无法避开保护区的实验区,应在取得批准从保护区通过的前提下,在保护区段采取对保护区生态影响最小的建设方案。
  (3)减量化方案,在保护区段建设应考虑调整工程量,采取低路基、低土石方量,以桥隧代路基方案、设置生物通道等工程方案。
  (4)修补措施,对于施工时不可避免地对保护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认真采取修补、恢复措施,以补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使营运期不再产生这类不利的影响。
  (5)重建措施,对于造成的难以补偿与恢复的生态影响,应考虑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异地重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627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