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中标承担了一副井井筒工程,该副井井筒净直径5m,掘进荒径6~7m,井筒

admin2022-08-02  19

问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担了一副井井筒工程,该副井井筒净直径5m,掘进荒径6~7m,井筒深度720m,两侧马头门各施工20m,包含相关设备基础,管子道开口施工5m,该项目合同工期12个月,自签订合同之日起算,井筒平均进尺85m/月。井筒施工工期合同签订之后,项目经理立即组织人员与设备,成立了施工项目部,配备相关人员及职能部室。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掘进队采取四六制综合班组作业方式,每班固定上班时问6个小时,由队长为每个班组的作业量进行考核。项目经理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技术方案,其中部分内容如下:井筒施工采用临时凿井井架,井筒内布置了两套单钩提升,吊桶均为4 m3,主提升机为JKZ-2.8/15.5,副提升机为JK-2.5/11.5,2台HZ-4型中心回转抓岩机,1趟Φ400金属风筒,混凝土采用底卸式吊桶运输,80DG1,-75×8吊泵排水。然后项目经理按照制定的技术方案估算了一下工期,要求技术人员在编制施工排队时按施工准备期2.5个月,井筒施工工期8个月,马头门施工2个月考虑。问题:1.该项目部的劳动组织形式是否合适,为什么2.项目经理接受任务后在制定技术方案中有何不妥3.项目经理在工期安排上是否恰当,为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 问题1
该项目部掘进队采取四六制综合班组作业方式不合适。因为该作业方式不适合组织快速施工,立井井筒施工凿岩爆破、出渣、砌壁、清底4个主要工序专业性非常强,而且人员变化大,如凿岩爆破班组一般为6个伞钻手,2~3名辅助人员即可,出渣班组则主要是抓岩机司机和把钩信号工。而清底班则以力工为主。如果采取综合班组作业方式则要求所有职工必须熟练掌握所有工序的作业,每个班组都要按工序最多的人员配备,易造成窝工,浪费专业技术工人,且易引发怠工现象。建议适宜组织快速作业的方式是采用固定工序滚班作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工人的特长,便于组织管理。
本题考查考生对立井井筒施工工艺的掌握,只有在掌握了立井井筒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才能安排好最合适的劳动组织形式。通常情况下,由于立井井筒施工各工序的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特别是对设备的操控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专业化的班组才能完全胜任,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因此.立井井筒掘砌施工通常都是采用专业班组,固定工序,滚班作业。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被打破。
问题2
项目经理制定技术方案时安排顺序不妥,应该是首先考虑工期的安排,施工准备期是可以提前估算,马头门的施工工期也是基本确定,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井筒施工应该安排的工期,再计算出井筒施工进度需求,然后根据井筒施工进度需求制定井筒施工技术方案和设备的配备。
井筒布置2套单钩提升不妥,因为井筒净直径5m只能布置1套单钩,而且副提升机为JK-2.5/11.5也不能提升4m3吊桶。2台中心回转抓岩机不妥,井筒布置不下。1趟Φ400金属风筒,不能满足通风需求,建议改成1趟Φ600胶质风筒。80DG1-75×8吊泵排水不妥,不能满足排水深度要求。
本题考查考生对施工现场的一些基本常识。从事过立井井筒施工的都知道5m直径的井筒是无法布置双吊桶提升的,两台中心回转抓岩机也是没有必要的。立井井筒掘进期间的通风通常是用压入式,一般不做硬质风筒,硬质风筒一是成本高,二是井下风筒接续工作难度大,风险高,而且Φ400的风筒明显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或者说会造成通风阻力增大很多,不利于现场通风。80DG1-75×8吊泵的扬程是600m,明显不能满足现场排水的需要。这些都是现场管理中最常见的基本的常识,需要建造师去熟练地掌握。
问题3
不恰当。总工期安排了12.5个月,不满足合同要求。
本题考察计划工期和要求工期的关系。计划工期是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安排确定的工期,确定时较多考虑自身条件,包括劳动力、设备、技术能力等,要求工期是业主确定的,是合同明确的。施工单位计划工期应当满足业主要求工期需要,否则施工单位将承担违约责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494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