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药厂的主要产品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有一氧化碳

练习题库2022-08-02  22

问题 某农药厂的主要产品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有一氧化碳、甲胺、氯气、光气、氯化氢、异氰酸甲酯(简称MIC)等。该厂建造在城市近郊,离火车站只有1km,距工厂3km范围内有两家医院。MIC属于剧毒化学品,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如胺、水、醇、酸发生反应。MIC与水反应生成甲胺、二氧化碳;在过量水存在时,甲胺再与MIC反应生成1,3一二甲基脲;在过量MIC时,则形成1,3,5一三甲基缩二脲。以上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MIC的制备采用光气化工艺,以光气为原料制备,发生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在光气化工艺中应重点监控光气化反应釜和光气储运单位。该农药厂有三个MIC储罐,每个储罐的储存量约为57m3,MIC储存系统的工艺流程,如下图1-1所示。该农药厂发生了一起MIC泄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和牲畜死亡,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事故发生前的当天下午,维修人员尝试清洗工艺管道上的过滤器。在用水反向冲洗过滤器之前,正常的作业程序要求关闭工艺管道上的阀门,并在“隔离法兰”处安装盲板。在开始这些工作之前,维修人员需要申请并获得作业许可证。但是在作业前,维修人员没有申请作业许可证,没有安装盲板以实现隔离。由于腐蚀,储罐进料管上的阀门发生内部泄漏,在冲洗过程中,冲洗水经过该阀门进入了MIC储罐;MIC与水发生放热反应,使储罐内的温度和压力升高。由于相关的温度和压力仪表未正常工作,控制室内的操作人员没有及时觉察到储罐工况的异常变化。事故发生前,储罐内MIC的实际温度约为15℃~20℃(环境温度),其蒸汽量超过洗涤器洗涤能力200倍;火炬系统正处于维修当中,没有燃烧。第二天凌晨0时15分,储罐内压力迅速升高,有人在工艺区内发现了泄漏出的MIC。于是。一名操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他听到储罐内发出隆隆声,并感受到来自储罐的辐射热,他立即尝试启动洗涤器,但没有成功。凌晨0时45分,储罐超压、安全阀起跳,随即大量MIC泄漏到周围环境中。事故发生2h后相关操作人员拉响警报,在2h内,约25tMIC进入大气中,工厂下风向8km内的区域都暴露在泄漏的化学品中,短时间内造成周围居民大量伤亡。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启动了喷淋水,但是最高只能喷到离地面15m处,而泄漏的MIC蒸汽达到了离地面50m的高度。当地医院不知道泄漏的是什么气体,对泄漏气体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急救措施也毫不了解。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1.采用光气化工艺制备异氰酸甲酯,此工艺过程中有哪些危险应采用哪些安全控制措施2.按照“本质安全”的原则分析该厂在设计和操作方面的问题。3.简述该农药厂发生MIC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4.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该农药厂在应急救援方面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哪些5.该农药厂在城郊,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吸引很多人口聚集,可能形成化工企业聚集的化工园区,则社会风险会增大,潜在的生命损失值会增大。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应如何降低化工园区的社会风险和潜在的生命损失值

选项

答案

解析 1.采用光气化工艺制备异氰酸甲酯的工艺危险有:(1)光气为剧毒气体,在储运、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后,易造成大面积污染、中毒事故。(2)反应介质具有燃爆危险性。(3)副产物氯化氢具有腐蚀性,易造成设备和管线泄漏,使人员发生中毒事故。
采用的安全控制措施有:事故紧急切断阀;紧急冷却系统;反应釜温度、压力报警联锁;局部排风设施;有毒气体回收及处理系统;自动泄压装置;自动氨或碱液喷淋装置;光气、氯气、一氧化碳监测及超限报警;双电源供电。
2.设计方面:宜尽量采用无毒或毒性小的化学品替代毒性大的化学品,MIC是该工厂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工厂设计阶段,可以考虑其他工艺路线以避免产生如此毒性的中间产物。
操作方面;在满足工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少工艺系统内危险化学品的存储量(该厂储存的MIC量比较大);储罐中MIC液位不得超过操作要求;工艺要求对储罐内的MIC进行冷冻储存,当温度超过要求时,应该立即报警。
3.该农药厂发生MIC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
(1)工厂位置不合理,MIC泄漏波及的人员较多,产生的影响较大。
(2)没有按本质安全的原则进行工厂设计和操作。
(3)安全设施失效。由于储罐内MIC的蒸汽量超过洗涤器洗涤能力200倍,使洗涤器的处理功能失效;喷淋水系统最高只能喷到离地面15m处,而泄漏的MIC蒸汽达到了离地面50m的高度,因此喷淋水系统失效。
(4)应急反应的效率低。MIC泄漏后没有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而是在泄漏2h后才拉响警报,使事故的影响扩大。
(5)管理制度不完善。隔离法兰处应安装盲板,作业前应申请盲板抽堵作业证。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管理。
4.该农药厂在应急救援方面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
(1)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2)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3)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汽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涉及剧毒,配备≥2套气密型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
(4)保障配备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的完好和方便使用。
5.降低化工园区(简称园区》的社会风险和潜在的生命损失值的相关措施:
(1)树立园区整体安全风险意识。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原则上应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园区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科学评估园区的安全风险,提出消除、降低或控制安全风险的对策措施,并将该方案上报园区主管部门备案。每5年开展一次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级。园区内企业应树立整体安全意识;规范系统风险,防止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影响周边企业,产生“多米诺”效应。
(2)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督促园区内使用危险化工工艺的企业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3)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整改安全生产隐患,防止隐患演变为事故。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隐患严重且难以整改的企业,要及时淘汰退出园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2736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