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月28日19时43分,A煤矿井下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3

admin2022-08-02  59

问题 【背景资料】2月28日19时43分,A煤矿井下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25.08万元。2月28日7时,井口副主任汤某、瓦斯员王某两人下井巡查,发现主井750水平南采区750代巷1号密闭和760区段巷2号密闭压裂损坏漏风。约12时两人上井后,汤某向总经理李某汇报了情况。李某与总工程师陈某商量后,准备维修损坏的两处密闭。李某要求通知附近村的矿工到矿,同时安排陈某制定技术措施。14时30分,13名工人到矿。约15时,13名工人从主井入井,进行维修密闭作业。约20时,主通风机司机发现风机扩散器出口冒出黑烟,立即向李某汇报。李某听完主通风机司机汇报立即赶到主通风机房查看情况,然后派人开车到附近的矿业有限公司请求支援。约20时20分,陈某带领6名矿业有限公司兼职救护队员从主井入井,看见空气压缩机着火,冒着黑烟。陈某先走到距空气压缩机约5 m的地方用灭火器直接灭火,接着兼职救护队员准备继续用灭火器灭火,这时里面巷道不断冒烟,热浪涌出,巷道顶部发热掉渣,距空气压缩机5~6 m处,巷顶温度达70℃、CO检测仪报警(浓度1960 ppm),已经不具备用灭火器直接灭火的条件。工作人员渠某到井底车场配电室切断大巷以里电源,又到1#水窝附近开关处拆开空气压缩机及以里供电电缆,再到井底车场配电室向1#水窝潜水泵送电。此时,兼职救护队员已经把灭火软管与潜水泵排水管连接上,渠某启动潜水泵,由于灭火软管死折多,水压把水管接头崩开,加之1#水窝水源有限,用水直接灭火无望。陈某在井底750水平车场打电话向李某汇报情况。李某当即让井下人员撤离,准备反风,接着向A矿集团调度室汇报情况,征得领导同意后,约21时11分,开始组织反风。21时10分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救护大队赶到。21时30分,救护队员从风井入井,开始搜救工作,当救护队员从760区段巷通过750至760上山风门,到达750变平段时发现3名遇难人员。之后,在750水平南采区运输巷与750至760上山变平段交叉口左右15 m范围内又发现8名遇难人员。3月2日11时,在750水平南采区运输巷溜煤眼底发现1名遇难人员。在发现12名遇难人员的同时发现12台自救器,自救器均已打开,口具、鼻夹已脱落,没有过火痕迹。在对井下进行了5轮搜索后,失踪的1名人员仍未找到。当时火情观测及瓦斯涌出情况是:接近火区C0浓度在5000 ppm以上,总回风道瓦斯浓度0.82%以上。经抢险救援指挥部研究、判断失踪人员在火区内,已无生还可能,在征得失踪人员家属同意后,3月5日决定采取地面封闭灭火措施。即在现有的主、副、风井井口以下15 m处选择合适位置施工密闭,从主井1号密闭实行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方案。采取灭火措施后,封闭区内氧气指标一直达不到火区启封条件要求,瓦斯浓度超标,经专家论证,不具备启封条件。为避免次生事故发生,并加快事故调查进度,经研究决定事故调查期间不再进行事故现场勘察。【问题】1.简述矿井火灾与地面火灾相比的特点。2.请拟定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选项

答案

解析 1.矿井火灾与地面火灾相比有如下特点: (1)井下的空间小、场地窄、设备多,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不齐全,因此灭火工作比较困难。
(2)井下火灾一般是在空气有限的条件下发生的,尤其是采空区的内因火灾更是如此,通常无明显火焰,但却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气体。
(3)内因火灾不易发现,持续时间长,燃烧的范围逐渐蔓延扩大,烧毁大量煤炭资源,冻结大量开拓煤量。
(4)井下人员集中,安全出口少,不易躲避和疏散,从而加重了火灾造成的损失。
2.防范措施:
(1)加强对接管后整合重组煤矿的管理,严禁违规擅自组织人员、超过规定人数下井作业。整合煤矿经上级批准维修时,必须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严禁盲目处理隐患。
(2)加强井下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和检查。要开展一次井下机电设备安全情况的大检查,对排查出的非矿用、明令淘汰、不符合规定的机电设备,要按要求限期进行更换。纳入煤矿矿用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无煤安标志,严禁入井使用。
(3)整合重组矿井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要求,完善生产系统和安全条件,完善井下“六大系统”,对不符合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木支护和淘汰、禁用设备等违法违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从井上到井下,由里向外进行全面整改,坚决消除事故隐患。要加大对煤矿全员培训力度,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素质,“三岗”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经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下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2692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