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中标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项目,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起讫桩号为 K74+

admin2022-08-02  27

问题 某施工单位中标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项目,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起讫桩号为 K74+490~K75+880,隧道全长 1390,净空宽度 10.4m,净空高度 6.6m。由于隧洞进口段 10m 范围内洞顶覆土厚度较薄,设计采用拱式明 洞。根据地质详勘报告,隧道区域地下水分布广泛,地表、地下水力联系十分复杂,岩溶、高压、富水的发育 受岩性与构造控制。其中 K74+830~K74+960 段有冲刷煤屑、瓦斯包体,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岩层节理及裂 隙发育。K75+120~K75+260 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因此,施工期 间,应针对上述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全隧开展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明洞施工完成后,对明洞进行回填前,施工单位对明洞回填施工作了如下规定: (1)墙背回填应两侧对称进行。底部应铺填 0.5~1.0m 厚黏土并夯实,然后向上回填。 (2)石质地层中墙背与岩壁空隙较大时,应将墙背坡面开凿成台阶状,用干砌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紧密,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3)墙后有排水设施时,应与回填同时施工。(4)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0.3m,两侧回填高差不得大于 0.5m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分层满铺填筑。事件二: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施工单位拟对 K74+830~K74+960段采用环形开挖预留 核心土法开挖施工。该开挖方法包括以下工序:①上台阶环形开挖;②核心土开挖;③上部初期支护;④左侧 下台阶开挖;⑤右侧下台阶开挖;⑥左侧下部初期支护;⑦右侧下部初期支护;⑧仰拱开挖、支护。事件三:为了控制围岩稳定性,施工单位进行实时监控量测,某断面围岩量测数据绘制了位移(u)—时间 (t)关系图见下图所示。事件四:施工单位在 K75+120~K75+260 段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时,采用了“钢支撑加锚杆加钢筋网再加喷射 混凝土”的支护方案。根据钢支撑材料、特点进行比选,最终选用了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问题:1.根据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 2.逐条判断事件一中明洞回填施工规定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3.写出事件二中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工序①~⑧的正确排序(以“②→③→⑥→……”格式作答)。 4.针对事件三,施工单位提出预警并分级管理,指出该段围岩管理等级,并写出应对措施。5.请说明事件四中 施工单位选用钢拱架型式的钢支撑的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潜在的安全事故类型有:(1)塌方;(2)瓦斯爆炸;(3)瓦斯突出;(4)瓦斯燃烧;(5)涌水、突泥; (6)岩爆。
2.(1)错误
改正:墙背回填应两侧对称进行。底部应铺填 0.5~1.0m厚碎石并夯实,然后向上回填。
(2)错误
改正:石质地层中墙背与岩壁空隙较大时,空隙较大时,可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回填密实。 (3)正确
(4)正确
3.正确排序为: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4.该段围岩位移管理等级为I级管理。
措施:① 暂停开挖、人员撤离;② 加强支护(临时仰拱、减小钢支撑间距、增加钢支撑截面和初期支护厚度 等);③加强监控量测(缩小监测测点间隔和增加监控量测频率等)。
5.因为 K75+120~K75+260 段穿越背斜组成的复式褶皱带,为挤压强烈、地应力相对集中地段。而钢拱架的最 大特点是架设后能够立即承载,多设在需要立即控制围岩变形的场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2240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