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一水闸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临时建

admin2022-08-02  18

问题 背景资料某一水闸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闸室共10孔,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上、下游翼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结构。闸室下游设钢筋混凝土挖深式消力池,消力池后布置混凝土护底和海漫,后接抛石防冲槽。闸上设交通桥、启闭机房和桥头堡,闸门为平面钢闸门,配卷扬式启闭机,工程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该闸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时,为加快施工进度,承包人安排两个班组,按照上游翼墙Ⅱ→10→9→8→7→6和上游翼墙I→1→2→3→4→5的顺序同步施工。问题1.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对该水闸工程进行项目划分。2.如何对该水闸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总布置分区,其规划布置原则有哪些3.简述《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中对水闸地基处理的质量控制要求和对钢筋混凝土铺盖施工程序控制要求。4.指出承包人在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参考答案】
该水闸工程的项目划分为:上游连接段、地基处理、闸室段、下游连接段、交通桥、闸门及启闭机、工作桥及启闭机房。
【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水闸施工应用的题目,考察考生对水闸工程项目划分的掌握。
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SL176—2007中对项目划分的要求,本题水闸项目划分宜按水闸工程进行项目划分,即:上游连接段、地基处理、闸室段、下游连接段、交通桥、闸门及启闭机、工作桥及启闭机房。
2.【参考答案】
施工现场进行布置分区为:
①主体工程施工区。
②施工工厂设施区。
③当地建材开采和加工区。
④仓库、站、场、厂、码头等储运系统。
⑤机电、金属结构和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场地。
⑥工程存、弃料堆放区。
⑦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
施工分区规划布置原则:
①以混凝土建筑物为主的枢纽工程,施工区布置宜以砂、石料的开采、加工和混凝土的拌合、浇筑系统为主;以当地材料坝为主的枢纽工程,施工区布置宜以土石料采挖和加工、堆料场和上坝运输线路为主。
②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安装场地宜靠近主要安装地点。
③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的布置考虑风向、日照、噪声、绿化、水源水质等因素,与生产设施应有明显界限。
④主要物资仓库、站场等储运系统宜布置在场内外交通衔接处。
⑤施工分区规划布置考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噪声、粉尘等污染对敏感区(如学校、住宅区等)的危害。
【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水闸施工应用的题目,考察考生对水闸施工现场总布置分区及原则的掌握。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分区总体原则是相对独立、便于施工;分区规划时对不同功能则不同考虑。
3.【参考答案】
(1)地基处理的质量控制要求
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做现场试验,并编制专项施工措施设计。在处理过程中,如遏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修改施工措施设计。
(2)钢筋混凝土铺盖施工程序控制要求
钢筋混凝土铺盖应按分块间隔浇筑。在荷载相差过大的邻近部位,应等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交接处的分块或预留的二次浇筑带。
在混凝土铺盖上行驶重型机械或堆放重物,必须经过验算。
【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水闸地基处理及铺盖施工技术的题目,考察考生对水闸施工中地基处理和铺盖施工强制性标准的掌握。
《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的“单项工程”中有关水闸、小型水电站与泵站的条文共9条;《水闸施工规范》SL27—91中有3条。
(1)地基处理的质量控制要求
SL27—91第5.1.2条规定: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做现场试验,并编制专项施工措施设计。在处理过程中,如遇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修改施工措施设计。
(2)钢筋混凝土铺盖施工程序控制要求
SL27—91第9.3.1条规定:钢筋混凝土铺盖应按分块间隔浇筑。在荷载相差过大的邻近部位,应等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交接处的分块或预留的二次浇筑带。
在混凝土铺盖上行驶重型机械或堆放重物,必须经过验算。
水闸工程中边块防渗铺盖与翼墙间荷载一般悬殊较大。施工处理方法是:先浇筑翼墙施工至相当荷载阶段,沉降较稳定后,再行浇筑边块铺盖的全部或其邻近翼墙的条形带。
为减少施工缝,通常采用边块全部后浇。如水闸设计中消力池或前段有防渗要求,因其两侧一般多设斜坡和平台,施工较复杂,宜采用预留二次混凝土浇筑带施工。
水闸施工时,多有利用防渗铺盖作为预制混凝土场地、堆放或吊装闸门、行走重型机械等情况,如不注意常使铺盖裂缝或损伤,因此,规定应经验算。
4.【参考答案】
上游翼墙及铺盖的浇筑次序不满足规范要求。合理的施工安排包括:铺盖应分块间隔浇筑;与翼墙毗邻部位的1号和10号铺盖应等翼墙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
【考点解析】
这是一道水闸工程施工常识的题目,考察考生对水闸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掌握情况。
《水闸施工规范》SL27—91规定,水闸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掌握以闸室为中心,按
照“先深后浅、先重后轻、先高后矮、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
(1)先深后浅。相邻两部位建基面深浅不一时,若先施工浅部位的混凝土,则在浇筑深的部位时,可能会扰动已浇部位的基土,导致混凝土沉降、走动或断裂。
(2)先重后轻。是为了给重的部位有预沉时间,使地基达到相对稳定,以减轻对邻接部位混凝土产生的不良影响。如邻接两岸挡土墙的消力池、铺盖等部位,应尽量推迟到挡土墙施工并回填到一定高度后再开始浇筑,以减轻边荷载影响而造成的消力池、铺盖混凝土边缘部位开裂。
(3)先高后矮。主要是为了平衡施工力量,加速施工进度。处于闸室中心的闸底板及其上部的闸墩、胸墙和桥梁,高度较大、层次较多、工作量较集中,需要的施工时间也较长,在混凝土浇完后,接着还要进行闸门、启闭机安装等工序,因而必须集中力量优先进行。其他如铺盖、消力池、翼墙等部位的施工,则可穿插其中进行,以利施工力量的均衡。
(4)先主后次。指先主体部位,后次要部位,既是基于施工安全考虑,亦从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着眼。但如遇到流砂、渗水特别严重的地基时,为避免地基破坏,节省地基处理费用,可以打破常规,抓住主要矛盾,先集中力量突击下部工程,以后再进行上部墩、墙和桥梁的施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435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