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说清楚,那就代表你没有完全地弄明白

考试题库2022-08-02  19

问题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说清楚,那就代表你没有完全地弄明白。最深奥的思想,往往是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化繁为简固然是一种艺术,但藏繁于简、于简见繁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首绝句28个字,但你要是不去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所用典故等等,你可能就无法品咂其中况味。生活中有太多看似容易,到最后却摆了我们一道的事情。它们就如同所有深邃的湖泊,往往都拥有平静的表面,而只有当你迫近、凝视、谛听后,你才会感受到它真实而可怕的深度——你可以迅速地看见,但你不太可能快捷地看透。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谨慎地顺着它的纹理去探索。而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也总是从本身的简单驶向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复杂,最后再回归到简单本身。世间所有的事物,只有你看尽它的轮廓表相再阅透它的肌理、质地,甚至是每一个细胞后,你才能说你真正地了解了那个从表相进入到深邃中的逼仄、繁杂的过程,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必经阶段。在2017年T市的“全市十佳科技特派员”评选活动中,小童以压倒性的票数获得第一名。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人,为何能从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本市特派员中脱颖而出呢?领导说,他所服务的S村地址偏僻,有一段路车根本开不进去,下雨天时要开摩托车进村,常弄得一身泥,特别狼狈。可是他每个月去S村的次数和时间都远远超过了考核要求。同事们说,他要是有什么没弄懂的问题,肯定会睡不好觉,会缠着老特派员们搞清楚的。大学书本告诉了他“是什么”“为什么”,但他觉得还不够。从来到这儿,他就开始研究这儿的土壤、天气、乡情民俗,他一个北方人竟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学会了这儿的方言。老乡们说,他态度好,说话和气。大家都喜欢和他说话。他说的话大家听得懂,句子不长,用的也是田坎语言,好懂实用。而且他手把手地传技术,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教给大家的东西都记得住。“他讲的东西很接地气,富有土味儿。而且,他还会收集村民的需求,定期地开展‘订单化’培训。这样的特派员难找。”村支书也对小童赞不绝口。位于湘西的GY古村,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势而得名。这个明清时期的古代民居建筑村落,被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在晨雾中,绿荫环抱的小山村,一片青瓦白墙,一条流过门前的清流小河,如此简单的画面让人心生向往。GY古村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儿的建筑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侗式木屋的外面,还筑有徽式高墙。因为村子人口多,房屋十分密集,火灾是这儿的纯木质房屋极大的安全隐患。几年前,村里的杨老犯了愁:村子里和他一起唱傩戏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作为省里的非遗,难道就真的逃脱不了失传的命运吗?当时,GY村和中国所有乡村面临的状况十分相似: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和空巢现象较为严重。杨老说,年轻人也不是不想回来,但是村里房屋太挤了;在家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养不活自己和家人;因为古村保护不能乱建新房,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挣钱了当然想住一个新房,但没地方让他们建,老屋洗澡、上厕所都不方便。在这生计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说什么非遗传承问题了。“我们村里啊,有很多土生土长的好东西,比如野生茶、黑米茶、有机生态米、手工艺品等等。”村支书老高说道,“但以前这里建筑规划不行,交通也没跟上,我们不会包装,好东西也卖不出去,可惜哟。”“有了新村,年轻人可以回家盖房。古村也因为年轻人的回归而注入了新要素,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坚实的依托和更广阔的空间。”县委书记说道。他认为,他们必须要保持有老百姓在这里生产、生活、繁衍生息这么一种风貌,也必须把群众赖以生存的各种产业做好。在传统特色产业活了以后,GY村开始在旅游业方面大展拳脚。在这几年,GY村连续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乡村”。古村的自然素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一睹芳姿。但即使是面对这样的旅游热,GY村也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把古村的文物保护好,把文物保护住,留住古村底蕴。产业发展也要适度,才可以避免失去特色;旅游限量接待游客,防止超过古村承载能力。只有这样,古村才有长久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但古村的保护发展工作还不止于此。“古村本身只是一个亮点,真正能将人留住的,是这里的青山绿水。这里非常宁静美好,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虽然这里偏僻了一点,但现在已经改善了基础设施,比如修建沿河公路等等。现在县城到这,只要20分钟车程。”县委书记说,“附近还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都非常好。这些都是我们当初就看到并且纳入规划的。”现在,公路已经把沿河的那些小小的美丽村落、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都纳进来了。GY古村,就像是一串项链上最璀璨的明珠。“如果当初大家照着别的古村例子来做,也有一定效果。但为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我们多想点办法,多动点脑筋,多流些汗也值。”GY村村支书说道。早上,小凡被闹钟如约地叫醒。还想多睡几分钟的她对闹钟说:十分钟后再叫我吧。于是,闹钟老老实实地又消停了十分钟。在梳洗完出门前,小凡先用电子交通地图看看哪个路段堵,以免在开车路上虚耗时间。下班回家,实在是不想做饭,那么就叫外卖吧。打开外卖APP,上百款美食,任君挑选……出门逛街,小凡兜里也就带了几十块的零钱,因为现在所有的门店都支持移动支付,自己省事,还不用担心被偷……缴水电费?那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去营业厅排队了,手机一点就搞定。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少了点什么呢?小凡并不这么想,她觉得这便利了我们,活跃了经济,丰富了世界,何乐而不为?老张前不久到乡下参加老同学儿子的婚宴。婚宴是标准的乡宴。这是老张第一次看到人家厨师竟然带着一辆餐车来。车内的灶具、厨具一应俱全。车开到哪,一停就立即可以作业。非但如此,就连桌椅板凳、帐篷等也都是厨师自带。和其他来参加宴会的人们一样,老张也觉得这种方式很省事,可就是少了那么一点意思。在老张印象中,以前家里办红白事叫“过大事”。它们的的确确是个事儿——什么都自备,从桌椅板凳、被褥到锅碗瓢盆都要满村子借。事办完了,还要一家一家地还。远处的亲戚会早早地来,村上的人也会提前几天来帮忙。大家都是相互帮忙,相互麻烦。也就是因为这样,大家伙才有乡里乡亲的感觉。而现在,在事过完当天客人也基本走完,好像过大事儿也是个轻巧事儿了。很多时候,简便快捷是我们所追崇的。抛开其他不说,我们的生活也是尽可能地在用减法,减去许多步骤,更直接地、更快捷地达到目的。这也符合工业时代的最大特点——最大限度地缩短制造流程。但这个世界真的是在变得越来越简单吗?一部智能手机的基本应用功能就有上百个,你要是一开始不仔细琢磨,可能很快就会有一种被它“忽悠”的感觉;一款便利人们生活的APP也许是一个团队加班加点、绞尽脑汁的心血结晶,并且,开发出来也不算完事了,开发团队还得时时关注着用户的使用体验,哪里要是有漏洞了得立马补上;一款简洁实用的产品在上市之前甚至会经过上千次的微调打磨;一部数百字的微小说,每一句话都可能包含着作者的千思万绪、煞费苦心……所以说,简单和繁琐,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世界上并没有单纯的简单,也没有单纯的繁琐。更多时候,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它们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间流动,但就是这不停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改变。通过数年努力,W市引进、培育了400名以上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领军人才,600名以上创新型科技人才,2200名以上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以及一批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今年,W市各类人才总量已突破16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8224人。这让W市真正成为一座智力型城市。如今的局面曾让当地负责人才工作的舒部长想都不敢想:W市位于两座副省级城市之间,大城市强大的人才吸附效应让W市这样一个县级市处于尴尬地位。于是国际精英周、“名校优生”引才工程、青年精英创业大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场声势浩大的引才工程就这样开始了。而真正让W市实现弯道超车的还是它在人才引进的手段、方式和理念上下足了功夫。W市是较早提出把普通大学生纳入人才引进计划的地方之一。不管你是哪儿的大学生,只要凭着和W市企业签订的规范用工合同、毕业证即可就近选择人才公寓入住,房租打八折。“普通的大学生也是人才。现在,他们也许缺乏经验,是基础人才,是构建人才金字塔的基石。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来会成为顶尖人才。留住他们,也就留住了一部分顶尖人才。而且本地大学生我们是必须要重点争取的。他们在这个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有着更深厚牢固的感情。”当地一位负责人才引进的工作人员说道。将人才补贴的门槛降低到大学毕业生,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这种普惠度高的人才政策很可能会惠及到未来马云、马斯克。普惠支持大众毕业生人才和“截胡”高端人才同等重要。引进人才,不仅要根据本地情况,合理界定人才范围,还要深挖“引进”的内涵。“现在,仍持‘人才必须到场,必须在现场’的观点就有些老旧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共享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考虑跨域人才共享呢?跨地区人才共享机制创新能降低引才、用才成本,提升利用率。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信息流通障碍和空间沟通障碍,跨区域资源配置体系也正逐步成熟。千城‘共享一人’与千人‘共建一城’的实施难度并不会太大。”这是数年前W市一位政协委员提出的大胆建议。W市吸收了这样的有效建议,于2016年在“引进”的概念上进一步深化并落实;以借智的方式引进战略性、全局性、规划性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智库团队,当遇到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发展转型期时,邀请智库团队,通过视频会议、直播研讨等方式共同谋划制订出适合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稀缺、紧俏型人才也在逐步推广这种远程借智的柔性引才方式。这种更加灵活的智能租赁方式让“人才为我所有”逐步走向“人才为我所用”。根据材料4中划线部分“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它们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间流动,但就是这不停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改变”,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海南卷)

简与繁的辩证统一
【标题】直接揭示“简”与“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将关键字置于文章标题中。
“简易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通过名言说明“简”的意义】,宋代思想家陆九渊告诉我们简单的学说最后会流传广大,琐碎的理论最终要飘散流去。那么“繁”是否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通过设问反问,引发思考,进而给出答案】显然不是。中国古典建筑正是因为繁复的装饰,而韵味独特,内涵丰富,美的动人心魄,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因为繁复的故事情节,才能感受生花妙笔,才能扣人心弦,领会艺术之美。其实,简繁之间没有对与错,优与劣,而是辩证统一,是一个共同体,简繁之间流动彰显着智慧,也推动着社会进步。【最后指出中心论点】。
【开头】通过名言警句引出话题,进而分析“简”与“繁”的内在关系
“简”意味着简单,简便,代表着效率,但获得简单离不开曲折繁复的探索过程,没有经历“繁琐”苦恼就无法体会“简单”的意义,“繁”意味着繁复,繁琐,带来多样性、艺术性、深刻性。简繁得当,方能出效率,方能出效果。
【段2】对“简”与“繁”内涵进行具体解释,明确其内涵
当简勿繁,掌握化繁为简的技术,方能提高效率。“简单就是美”,化繁为简是当前的主流,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带来移动支付和电商平台的大发展,通过美团外卖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饕餮盛宴,借助手机淘宝动动手指就能挑选琳琅满目的商品,依托移动通信就能与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正是因为化繁为简,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注重集约、高效,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不仅在经济领域化繁为简表现了活力,在政务领域,化繁为简也尤为重要,“一网通办”“一个窗口对外”等“放管服”的改革,也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畅通了干群连心桥。当然实现化繁为简,需要掌握方法,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最终目标优化流程,剔除无关要素的干扰,直击靶心。
【段3】分论点1:说明简的重要性,以及简的意义,能够提高效率,结合实际论述简带来的效率提升。
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十全十美,不能因为追求简单而拒绝繁复,繁有其艺术性,有其内在美,需要掌握化繁为简的技术,更要深谙由简到繁的艺术。
【段4】过渡段,引出对“繁”的思考
当繁勿简,掌握由简到繁的艺术,方能优化成果。生活需要一些“繁文缛节”增强仪式感,婚宴中的流水席正因为简单而缺少文化气息,中国古典建筑正因为雕栏玉砌,彰显文化美,即使在政务服务中,也需要一些当繁勿简,正如人才建设也需要战略性、全局性、规划性,必须全面考虑,不厌其烦,不仅从人才本身着想,打好感情牌,优化人才生态,不严繁琐做好个人服务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段5】分论点2:说明繁的重要性,以及繁的意义,能够优化成果。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繁能够彰显艺术,突出文化。
当简勿繁与当繁勿简的落脚点是简繁得当。经历繁琐、繁复与繁杂方知简单的宝贵,简单的逻辑概念、数学公式、科学原理,都是经历无数人绞尽脑汁、反复试验得出,寥寥数语的人生格言也是经历千百年历史的沉淀。但每当接触简单道理,都需要思索背后的繁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背后的原理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段6】分论点3:简繁得当才是最终归属,实现简与繁之间的流动,推动进步。
无论简单还是繁复,都是必经的阶段,唯有保持素心,藏繁于简,于简见繁,才能在简与繁之间自由游走,从容应对,才能出效率、出成果,满载而归。
【结尾】重申观点,简繁得当,实现二者之间的“自由游走”。

试题解析:
(1)文章写作需要罗列提纲,明确标题、开头、过渡、论证、结尾等各部分框架,在分析论证中需要阐释清晰当简勿繁及当繁勿简的内涵及原由,进而进一步分析如何通过人群间流动,推动社会进步。
(2)联系实际,不拘泥“给定资料”,说明主要观点来源于这句话所属的资料3,但对于其他材料也要统筹兼顾,特别是对于没有直接涉及小题的资料4和资料5。
(3)本文结构清晰明了,灵活使用过渡段承上启下,保持不同分论点之间的顺利过渡,让文章内在逻辑更为流畅自然。
(4)文章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围绕题干中信息,简繁之间的流动,可以结合此,从“简”与“繁”两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9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