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是一项基本礼仪,也是一项基本规则,既是文明范畴,又属于法律范畴。汽

练习题库2022-08-02  29

问题 “礼让斑马线”是一项基本礼仪,也是一项基本规则,既是文明范畴,又属于法律范畴。汽车文明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强者礼让弱者、汽车礼让行人是行为基准。这一文明规则也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得到固化,《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如何通过人行横道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更是制定了严厉惩戒措施:“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一次记3分。”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车辆行经斑马线时毫不减速,甚至一路鸣笛、加速通过。在商场、超市附近等人流密集区域的斑马线,行人与车辆你争我抢、险情频出。近年来,发生在各地的一次次“斑马线惨案”,让行人生命线不时成为夺命线。“礼让斑马线”还远未形成大众化的自觉自律。H市“礼让斑马线”已成为了一种常态,成为当地文明的一道风景线,无论是在主城区还是在景区,当行人或自行车走在斑马线上时,行驶中的机动车均会习惯性地在斑马线外停下来,等待对方通过。据交通管理部门的统计,目前市区主要道路上斑马线前的礼让率已经达到93.91%。H市的“礼让斑马线”最早从公交车开始,在2007年,H市公交集团就制定了《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其中明确规定“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要求全体司机必须遵守并体现在工作中。公交集团还制定了《营运司机星级评定指导意见》,将斑马线礼让情况纳入司机考核标准,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有效推动了安全行车、文明礼让工作的落实。在公交车的带领下,2009年,H市内出租车也加入到“礼让斑马线”的行动中。2010年《H市客运出租汽车单车考核细则》实施,规定出租车在斑马线前不减速、未停车让行、未避让的,一次扣10分。推行过程中,通过评优等正面激励和负面的惩罚措施,让“礼让斑马线”常态化。推广“礼让斑马线”过程中,2009年发生的机动车斑马线撞人致死的案件触动了当地民众,交警部门推出多项交通整治行动和系列宣传,积极规范“车让人”行为,并引导市民养成过马路走斑马线习惯,让“礼让斑马线”更深入人心。为让司机了解到斑马线前什么时候该让,应该怎么让?2011年4月,交警部门还专门绘制了多张“斑马线前礼让图”供市民及司机参考,通过图解形式细致化,用以规范礼让标准。同时清理不合理的斑马线354条,并完善了一批减速标志及“请主动避让行人”“请快速通过”等交通标示提示语。在法律执行层面,交警在市区27个斑马线前现场摄像,对“斑马线前不让行”现象进行重点整治。2014年推出了新举措,在无信号灯斑马线前设置电子警察,对未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进行实时录像,作为处罚依据。对不让行的司机,交警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对司机进行罚款及扣分的处罚。2016年3月1日起,《H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斑马线“礼让行人”首次被写入了地方法规,“礼让行人”从最开始的文明倡导升格为地方法规条款。根据给定资料1,总结H市推行“礼让斑马线”的主要经验。(15分)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7年山东省公考《申论》真题(A类)

本题答案形成总分结构,符合题目中需要总结的要求;紧扣题目内容,要点的提炼要准确到位,涵盖题目所包含的核心要点,涵盖H市推行“礼让斑马线”活动的所有好的做法;能够理清观点或者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试题分析:

(1)考生需要在材料中找到H市推行“礼让斑马线”活动的好的做法。总结:总和各方面情况得出结论。也就是说,仅仅把要点提炼出来是不够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化总结,即把要点分类、总结加小标题。

(2)注意要作答的内容是H市推行“礼让斑马线”活动的好的做法,而不是“礼让斑马线”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是考生必须注意的。

(3)本题的难点在于抽象化的总结,不能够特别具体,缺乏可推广价值。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61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