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原是S市一家公司的驾驶员,专门从事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工作。这项工作虽说辛苦,

练习题库2022-08-02  22

问题 张某原是S市一家公司的驾驶员,专门从事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工作。这项工作虽说辛苦,但每个月也给张某带来近万元的收入。由于工作繁忙和自己的疏忽大意,张某名下的个人家庭用车检验有效期满后,连续3年未参加机动车定期安全技术检验,2018年10月交警部门按规定对张某进行了处罚。2019年初,张某交通信用被评为较重失信,并报送S市信用办和抄送主管部门市交通局。随后,张某所在的公司因为他是较重交通失信人员的原因,认为他不适合再从事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工作,对其作出解聘决定。面对这一解聘决定,张某感到很不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好,就因自己的家庭用车没年检把自己定为较重交通失信人员很不合理,由于这个原因还丢了工作,处罚太重了,况且自己已经接受了交通违法处罚,交通违法和失信就是两个概念,根本没什么关系。S市将交通失信行为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较重、严重,对不同行为实施差别化信用管理。一般失信以提醒、教育为主,较重、严重失信会受到联动惩戒。较重以上交通失信人往往存在多次闯红灯、不礼让斑马线、违法停车等行为,部分还有酒驾、交通肇事甚至肇事后逃逸的历史。对于S市“较重、严重交通失信人员影响从业”的做法,市民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市民A: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违法和失信是不同的概念。虽然违法者多有失信,但并不能等同于失信。某人违法驾驶,仍可能信用极佳;处处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信用未必就好,交通违章属于法律范畴,而信用记录属于道德问题,两者不能混于一谈。市民B:违反了交通法规,在给予相应处罚的同时还在个人信用上记上一笔,有重复处罚之嫌。现行的法律已对不同程度的违法进行了相应处罚,假如认为处罚过轻,不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和减少违法行为,那么应该通过修改法律加重罚责来解决。法治社会要讲责罚对等,违法者的权利同样需要得到保障,处罚并非越重越好或越多越好,不能随便附加处罚。市民C:较重交通违法行为已经受到了法律惩罚,把其纳入信用惩戒体系,是不是管得有点儿太宽,有把信用体系当成“万能解药”的味道,会不会有点儿太滥。市民D:“严重交通失信”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是一种失信行为,属于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范畴:对这样的行为仅仅按照交通法律法规施罚,震慑力略显不够,如果加一道“紧箍咒”,则将成为约束其行为的利器。市民E: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但违反法律一定有违道德。违反了交通法规还要在道德层次给予惩戒,从逻辑上讲没有问题。交通失信行为本质上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不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一定缺少了对法律法规的敬畏。这样的人员在单位就职,有可能成为破坏秩序的人,联合惩戒是对不文明、不守法现象的倒逼。“给定资料1”中,S市“较重、严重交通失信人员影响从业”的做法引发了市民争议,请结合给定资料,指出市民们争议的焦点问题,并加以分析。(20分)要求:(1)内容全面,语言准确,分析合理;(2)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2019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黑龙江公检法卷)

1.审题:本题题型为概括题,难度较大,属于争议类的。

2.作答内容说明:对于争议类的概括题目,焦点问题只有一个但是争议是有很多的,有些题目焦点问题是不好找的,我们可以在找完所有的争议之后宏观的寻找或概括出一个焦点问题。找争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必须要有同一个主体下的两方观点才能构成争议。

3.作答要求说明:全面准确简明需要结合材料加自己的理解罗列关键词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8559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