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中,子路问孔子为什么从政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定名分,孔子回答

题库2022-08-02  19

问题 《论语子路》篇中,子路问孔子为什么从政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定名分,孔子回答:“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这一回答蕴含的哲理是( )。A、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事物都处在因果循环之中C、因果联系是对先天知性的概括总结D、原因和结果没有什么区别

选项 A、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事物都处在因果循环之中


C、因果联系是对先天知性的概括总结


D、原因和结果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措手足”意思是名分得不到纠正,表述就不能顺理成章;表述不能顺理成章,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事 情,礼乐制度就难以建立;礼乐制度建立不起来,刑法就不会得当;刑法不会得当,百姓就无所适从。
A 项正确,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且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题干中“言不顺”是“名不正”的结果,“事不成”又是“言不顺”的结果,在前者是果,在后者转化成因,因此体现出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项错误,“循环论”是错误观点,事物不是处在因果循环之中,而是处在因果联系之中。选项说法错误。 C    项错误,康德认为,因果联系是一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先天知性范畴,主体将这一必然性对象化。知性为自然界立法,因果联系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赋予客观的。孔子的回答中,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 的,而非主观赋予客观的。
D 项错误,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 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gongwuyuan/23933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