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真题)金某祖上为清朝八旗贵胄,家中有一块祖传清代玉佩。当地恶霸孟某甚

最全题库2022-08-02  28

问题 (2018年真题)金某祖上为清朝八旗贵胄,家中有一块祖传清代玉佩。当地恶霸孟某甚是喜爱,多次上门求购,均被金某拒绝。2015年2月1日,孟某手下曹某带着二十名小弟再次来到金某家中,扬言:“三日内不将玉佩卖给孟某,小心金某在某高中上学的女儿”。金某心生恐惧,次日主动以5万元出售给不知情的孟某。2017年3月2日,女儿留学德国,金某再无后顾之忧,于3月10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经查,玉佩实为赝品,市值仅300元,金某对此不知情。孟某此时方知自己购买的玉佩乃赝品。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因孟某不知曹某胁迫金某一事,金某无权请求撤销与孟某的玉佩买卖合同B.孟某基于金某欺诈为由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法院应予支持C.金某基于受胁迫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权利因超过1年除斥期间而不予支持D.孟某基于重大误解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权利至2017年6月8日届满

选项 A.因孟某不知曹某胁迫金某一事,金某无权请求撤销与孟某的玉佩买卖合同
B.孟某基于金某欺诈为由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法院应予支持
C.金某基于受胁迫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权利因超过1年除斥期间而不予支持
D.孟某基于重大误解撤销玉佩买卖合同的权利至2017年6月8日届满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为重要考点。
A项考查第三人的胁迫。根据《民法典》第150条的规定,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据此可知,无论孟某是否知道曹某对金某实施胁迫一事,均不影响金某请求撤销与孟某的买卖合同。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考查欺诈和重大误解的区别。根据《民法典》第148条的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同时,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据此可知,欺诈与重大误解的区别用一句话来概括:知假卖假构成欺诈,不知假卖假构成重大误解。本题中,金某不知祖传玉佩为赝品,属于重大误解,而非欺诈。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考查胁迫的除斥期间。根据《民法典》第152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本题中,胁迫行为终止之日为2017年3月2日,从此时开始起算1年除斥期间,撤销权的行权除斥期间至2018年3月2日。因此,法院应支持金某的撤销权。故C项错误,不当选。
D项,根据《民法典》152条规定,以重大误解为由行使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孟某2017年3月10日方知玉佩为赝品,除斥期间届满日为2017年6月8日,故D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865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