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
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
考试题库
2022-08-02
13
问题
甲(15周岁)求乙(16周岁)为其抢夺作接应,乙同意。某夜,甲抢夺被害人的手提包(内有1万元现金),将包扔给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开。乙害怕坐牢,将包扔在草丛中,独自离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B.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C.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D.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选项
A.甲不满16周岁,不构成抢夺罪
B.甲与乙构成抢夺罪的共犯
C.乙不构成抢夺罪的间接正犯
D.乙成立抢夺罪的中止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犯罪形态。 A项,共同犯罪的实质是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一种行为在客观上违法的形态。其中,教唆犯、帮助犯对于实行犯有从属性,首先表现在要素从属性上,即经由诱发他人犯罪或者推促他人犯罪而成为刑罚处罚的行为,其刑事责任从属于一个主行为。但是主行为达到何种程度,即具备犯罪构成中的何种要件,才可以成为共犯成立的前提,我国刑法通说采取的是限制从属性理论,即实行行为只要满足“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性”,即使因为年龄原因等不具备“有责性”,不能独立成立犯罪,但是帮助行为或者教唆行为也可以成立共犯。具体到本案,甲具备了抢夺罪的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但是由于年龄只有15岁,不为抢夺罪承担责任,所以不能单独构成抢夺罪。故A项正确,不当选。
B项,帮助甲抢夺的乙成立抢夺罪的帮助犯,从这个角度,甲、乙两人成立抢夺罪的共同犯罪,严格地说,应该是成立抢夺罪客观方面的“共同犯罪”,只不过“主犯”甲不承担责任,从犯乙承担责任。故B项正确,不当选。
C项,成立间接正犯要求乙能够支配甲的实行行为。所谓“支配”是使得他人难以选择或者难以反抗。本题中乙并不能支配甲的抢夺行为,反倒是甲主导着整个犯罪的进程,所以乙并不能成立抢夺罪的间接正犯。故C项正确,不当选。
D项,由于各共犯人的行为是作为一个整体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当实行犯既遂时,帮助者和教唆者对结果的因果力也同时被实现,同时成立犯罪既遂,即“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甲抢夺财物已经得手,依据侵犯财产罪既遂标准(取得说),满足了抢夺罪的既遂要求,则帮助犯乙同时也成立抢夺罪既遂。在既遂后抛弃甚至返还财物的,都不能再转化为中止。故D项错误,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64959.html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职业试卷一客观题题库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法律职业试卷一客观题
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李某系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被害人。关于李某的诉讼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公安机关
(2015年真题)法院可以受理被害人提起的下列哪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A.抢夺案,
(2021年真题)李某系一起故意伤害案的被害人。关于李某的诉讼权利,下列说法正确
(2019年真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诈骗被害人钱款到自己账户,乙事后知道后
(2015年真题)关于刑事诉讼当事人中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关于一审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被害人经传唤未到庭,不影响开庭审理的,人民法
甲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因肇事车辆逃逸,甲县公安局遂要求乙、丙等几个邻近县协助。一
被告人张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同时被害人李某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在临死之前向抢救他的医生魏某讲述了遭受犯罪分子用刀侵害的事实,在诉讼过程中
下列关于证人作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证人应当出庭。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
随机试题
Eversinceitappearedontheculturalscene,theEnlightenmenthashadits
[audioFiles]audio_ehbm_j38001(20082)[/audioFiles]A、Notatall,goahead.B、It’s
[originaltext]W:Aclevermanhideshisvirtueswithinhimself.Afoolkeepsth
Somediseasesareinfectious—likecolds,flu,andchickenpox(水痘).Butwhat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中关于X线表现的最低要求是A.关节间隙变窄 B.骨质疏松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
某工业房地产的土地是5年前以出让方式取得的50年建设用地使用权,类似工业用地的重
(2017年真题)海昌公司因丢失票据申请公示催告,期间届满无人申报权利,海昌公司
下列措施中属于《海关法》赋予海关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有()。A.变价抵缴B.
如果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消失的,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不能转回。()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