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

最全题库2022-08-02  21

问题 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在孩子起名的问题上,咨询师正确的态度包括()。多选 A:理解父母B:尊重求助者C:理解丈夫D:同情求助者

选项 在孩子起名的问题上,咨询师正确的态度包括()。多选
A:理解父母
B:尊重求助者
C:理解丈夫
D:同情求助者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概念的掌握情况。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可分为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其中心理症状有:内心苦恼、烦躁、后悔和易激惹;而生理症状有:失眠、食欲下降。选项A的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动机冲突一般有三种形式:(1)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生了男孩子,因此,在孩子姓名问题上面临双重趋避冲突:一方面,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另一方面,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选项C在案例中没有提及。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因此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标志是“与父母及丈夫吵架”。选项A的“后悔生孩子”和选项D的“内心苦恼压抑”均是求助者的心理症状,不属于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范畴。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病因识别的掌握情况。在探寻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时,可以从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三个方面考虑。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生了男孩子,在孩子姓名问题上面临双重趋避冲突:一方面,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生了男孩子、父母要求随娘家姓和丈夫的坚决反对。选项D的孝顺父母亲是求助者的人格(个性)特征。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病因识别的掌握情况。在探寻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时,可以从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三个方面考虑。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生了男孩子,在孩子姓名问题上面临双重趋避冲突:一方面,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另一方面,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因此,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心理学因素可以总结为担心与父母或丈夫一方产生矛盾。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是在孩子姓名问题上面临双重趋避冲突:一方面,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另一方面,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面临双重趋避冲突,时间为近期(一个多月前),心理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由于该求助者有主动求治愿望,自知力正常,故亦可排除选项B的精神病性问题。此外,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孩子姓名这一现实因素引发,故亦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以下要素:(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在确立咨询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将近期咨询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面临双重趋避冲突而苦恼、烦躁。因此,咨询师可以给求助者制定的近期咨询目标是解决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远期目标(最终目标)则是健全求助者的人格,促进求助者的全面发展。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以下要素:(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在确立咨询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将近期咨询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面临双重趋避冲突而苦恼、烦躁。所以,咨询师可以给求助者制定的近期咨询目标是解决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所以,咨询思路应该围绕解决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展开。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关系建立的掌握情况。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而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尤其在咨询理念上,心理咨询师务必理解并接纳求助者。它包含的五种要素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孩子起名这个问题上的应有态度是尊重求助者的决定,从而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此外,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又必须保持中立,因此,对父母和丈夫各自的立场应表示“理解”。这里的“理解”,是最中立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态度,表明咨询师在这个问题上既非支持者也非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看,“理解”只说明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持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为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关系建立的掌握情况。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而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它包含的五种要素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应该“无条件尊重”求助者,从而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为了恰当地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咨询师应着重理解和掌握尊重的含义:(1)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2)尊重意味着平等;(3)尊重意味着礼貌;(4)尊重意味着信任;(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尊重意味着真诚。指导作为对求助者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咨询技术,是指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应保持中立的原则,并尊重求助者在孩子起名问题上的决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487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