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春江花月夜》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山东省淄博市

admin2022-08-02  40

问题 高中音乐《春江花月夜》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山东省淄博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春江花月夜2.内容: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中需要讲解作品背景;(2)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创编环节;(3)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互动环节。答辩题目1.简单介绍“鱼咬尾”。2.简单说说欣赏课的授课思路。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听两段旋律,辨别两段旋律的曲名与使用乐器《流水》《梅花三弄》。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对古代音乐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为了更深刻的感受这一点,今天我们一起赏析像一幅幅山水画卷一样的《春江花月夜》。(二)感受体验1.整体欣赏,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教师播放音乐,并提问学生:《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描绘了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岸边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致,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2.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作品背景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春江花月夜》。学生自由介绍。教师进行总结:《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曲名最早见于清朝晚期。按照音乐标题的理解,乐曲内容可能描绘夕阳西下时,江面船上演奏箫鼓的情景。该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春江花月夜”。(三)探究学习1.老师弹琴,学生学唱主题旋律。教师提问学生:音乐旋律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2.教师请学生跟音频哼唱并介绍鱼咬尾教师讲解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很多的民歌中体现。3.再次演唱旋律,感受鱼咬尾的结构特点。4.教师请同学们再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段《江楼钟鼓》、第二段《月上东山》、第四段《花影层叠》,这三段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学生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乐曲第一段具有引子的性质,琵琶由慢而快的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而箫和古筝奏出的波音则犹如远处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的那样细腻。主题旋律曲调优美如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的音色是那样协调一致又富于典雅的色彩。乐曲的第二段形象的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一幅明月松间照的秀丽画卷,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乐曲的第四段描绘了簇簇艳丽的鲜花倒影在水面微风吹拂,层叠恍惚、相映生辉。5.教师请同学们听以上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这三个段落有何相似之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结构叫“换头合尾”。6.分别欣赏第五段《水深云际》、第六段《渔歌唱晚》、第七段《洄澜拍岸》,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景。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讨论之后进行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第五段《水深云际》,前半部分曲调醇厚、深沉优美,不禁使人联想到江面上浊浪推拥、连绵起伏的景象,后半部分转入壮阔,宽广富有动态的格调,好象水鸟在云端鸣叫、飞翔,一会儿在浪花中嬉戏,一会儿在高空翱翔,自由自在,富于生气;第六段《渔歌唱晚》是一段非常富有特色的音乐,乐曲中半拍休止的运用,使音乐显得风趣、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渔翁驾舟在归途中,悠然自得的歌唱着,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琵琶的领奏好象渔夫一边摇橹一边唱歌,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泼的气氛;第七段《洄澜拍岸》生动的描绘了春江微波荡漾,冲击江岸,浪花飞溅迂回的情景。7.欣赏尾声尾声的音乐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于迷人的诗情画意中,只有最后轻轻的一声锣音,把人们从沉醉中唤醒,才感到音乐的结束。8.最后完整聆听音乐。(四)巩固提高通过换头合尾的表现手法,注意音乐主题及其变化,感受乐曲内容、意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创编,之后进行展示,教师组织进行鼓励性评价。(五)小结作业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了我国的优秀音乐文化,这首《春江花月夜》以它特有的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使我们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美。课下搜集“古代名曲”下节课进行分享。【板书设计】春江花月夜鱼咬尾换头合尾【答辩题目解析】1.简单介绍“鱼咬尾”。2.简单说说欣赏课的授课思路。

选项

答案

解析 1.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武,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盲艺人阿炳(华彦钧)的二胡传世之作,这首如泣如诉,极富歌唱性的乐曲在音乐界影响颇大。它吸收苏南一带的民歌及常锡滩簧的音调,曲调委婉,感情细腻。乐句之间环环相接,连绵不绝,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顶真格旋律,即后一乐句的第一音用前一乐句最末一个音,这在民间乐曲中称为“鱼咬尾”。
2.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欣赏课的主要授课思路一般为:
(1)整体音乐感知,了解音乐的基本信息;
(2)分步骤或者分段分析音乐元素,并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讲解;
(3)学生自由活动进行音乐探索,感受作品的情感元素;
(4)小篇幅的哼唱,有利于对于作品的赏析;
(5)完整进行聆听,感受歌曲意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503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