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必修二《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

资格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1.题目:必修二《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2)通过讲解,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科书和配套材料,认识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初始,教师发言:出示工业革命前后生产方式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回忆所学相关工业革命的内容。由此引出今天的课程。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自主学习,答疑解惑
提问:请同学们展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
要求:(1)读学勾画:仔细阅读课文部分,根据【学习成果记录】的问题提示进行勾画、标注,严禁整段勾画,会的问题在后面的( )画√;不会或不清楚的在( )内画×。
(2)读学疑难:将不会或不清楚的勾画序号写于前板;
明确:组内互学:组内互相检查勾画知识点是否到位,对于一些名词尝试性的进行互相解答和讨论。
环节二: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提问: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手工工场、工厂的不同。
要求::(1)归纳手工工场的劳作特点。
(2)结合教材,分析工厂制度的特点。
(3)请大家结合前面的学习,阐述一下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的关系。
明确:(1)手工工场:①分散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初期的主要形式。生产者分散在各自的家庭中劳动,但是他们在商人的组织下形成一个生产集体,有一定的劳动分工。商人统一购买原料交给雇佣工人加工,支付一些报酬。这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②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集中在资本家的工场内,使用资本家提供的劳动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与雇主的关系是彻底的雇佣关系。集中的手工工场中,分工越来越细,一件产品的制成要经过许多道工序。
(2)特点:①仍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这是与机器生产的主要区别。②已经是大生产,并逐渐实行了生产过程的分工,主要包括手工技术的分工和雇佣劳动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增加了改进技术的机会。这是与家庭手工业的不同之处。
(3)工场手工业与工业革命的关系:①建立在劳动分工、劳动协作、共同利用固定资本设备上的企业组织形式,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②培养了企业家和近代产业工人。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经验,增加了产量。但由于其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导致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环节三:我辩论,解决难点
材料: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英)狄更斯《双城记》
提问: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要求:班级小小辩论会: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为“最好的时候”和“最坏的时候”为主题,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信息,总结自己的观点。
明确:工厂制度的作用
(1)积极作用: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消极作用: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为取得高额利润,精于算计的资本家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他们和成年男人干一样的活,却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处境更加悲惨。
三、巩固练习
对本节课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基本史实并尝试记忆。思考本节课重难点,理解其中含义。
四、课堂小结
向学生询问:“本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总结。了解机器大生产兴起的原因,分析机器大生产的意义。掌握工厂制度的主要内容,认识工厂制度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进行问卷调查。看看家乡一些企业的发展历史。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8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