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史料,提问: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基辛格的言下之意意在说明什么? 学生结合史料,回答:实质是美苏划分欧洲

练习题库2022-08-02  30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史料,提问: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基辛格的言下之意意在说明什么?学生结合史料,回答:实质是美苏划分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表明美苏两国占据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为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打下了基础。 (二)政治力量对比 教师继续展示史料,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教师追问:除此之外,美苏成为对手的原因还有哪些?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三)序幕及开始 教师引导并提问:美苏间的敌对,我们通常称为美苏“冷战”,即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的信号是由谁首先发起的?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回答: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教师继续提问: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旨在呼吁美国与英国一起抵制苏联的扩张,遏制苏联的发展。为此,杜鲁门做出了怎样的回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交流回答: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教师补充: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2.作业:美苏冷战的表现有哪些?课下搜集资料,下节课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谈冷战的影响? 【参考答案】 积极: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使世界向整体性发展;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消极: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最终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2.人们都说:“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和一双欣赏的眼。”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 我十分认同这句话,因为教师只有拥有宽容的心和欣赏的眼,才能够理解并包容学生的一些过失,并去发现学生身上的美好,使他们能够自信快乐的成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些学生因调皮捣蛋而著称,大多数教师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学生,都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认为这群学生无可救药。而代课教师马修发现他们喜欢唱歌并拥有一副金嗓子的特点,帮助每个学生拾回了自信,让这群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使这个放牛班的学生拥有了春天。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既要理解和允许学生犯错,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引导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又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天使,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份美好并将其放大。 当然,宽容和赞美不代表无原则的包容、迁就和纵容,教师应该对学生宽严适度、恩威并施,使学生们能够自信又不自负,能够明确自己的错误又不因此而自卑,既经得起鲜花与掌声,也耐得住困难与挫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7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