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马克思与》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

最全题库2022-08-02  25

问题 高中历史《马克思与<资本论>》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马克思的图片,提问学生图片中展示的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成就,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马克思的生平简介教师播放视频并请学生结合视频和课下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马克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二)《资本论》的撰写教师提问:结合教材及所学思考,马克思在什么时候编写的《资本论》。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马克思于1861年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1867年秋,《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接着他开始撰写第二、三卷。这两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教师提问:马克思《资本论》的完成是一帆风顺的吗?他又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呢?在撰写《资本论》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呢?组织学生以“百家讲坛”的方式,请几位学生担任“主讲人”,做简单介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马克思从1842年开始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定居伦敦后,他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阅读了大量著作、杂志和档案。由于他读书和研究资料时精神高度集中,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回擦地,长年累月,他的座位下的水泥地竟然被磨去了一层。马克思先后完成了几部关于经济学的著作,在此基础上,于1861年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三)《资本论》的影响和马克思的个人魅力教师展示《资本论》相关内容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并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资本论》有怎样的地位?马克思又是一位怎样的人?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10分钟时间讨论。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马克思是一位为了学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他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他的学说也影响着我们当今及未来。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马克思的《资本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2.作业:为马克思写一段墓志铭,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简单介绍卡尔·马克思。2.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德育教育目标?

选项

答案

解析 1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3.
德育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历史课堂是主阵地。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历史教师可以这样做:
第一,进行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激励学生牢记英雄故事,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勇挑社会重担的、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不忘历史,不忘记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献身的革命前辈,将这种优良传统发扬下去。比如周总理的睡衣、红军的草鞋等。
第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具有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更是一种民族责任。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历史教学之中。比如,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农村状况进行对比,先讲新中国成立前,农村是受封建剥削最严重的地区,经济非常落后,劳动者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格尊严。新中国成立之后,实施了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农村经济也迎来了飞速发展。这种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感到了自己肩上背负的重担,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6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