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登高》 2.内容: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

免费题库2022-08-02  59

问题 1.题目:《登高》2.内容: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基本要求:(1)根据诗意进行范读,读出感情色彩。(2)设置读的活动,带领学生分析“即景伤怀”的手法。(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高中语文《登高》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程导入  学生一起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语: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  (二)品读诗歌,初步了解  1.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要求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领悟诗歌大意。  结合注释默读,初步领悟诗歌的意境。  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悲凉。  (三)精读诗歌,赏析内容  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4.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问: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四)拓展延伸  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五)布置作业  赏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