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必修三《蜀道难》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

资格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1.题目:必修三《蜀道难》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教师范读诗歌;(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学习文中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蜀道之难”,体会诗人仕途的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仕途的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教学过程】一、作者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请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介绍李白生平及代表作品,教师点评补充,由此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题,说一说对题目“蜀道难”的理解。明确:“蜀道难”,古乐府旧题。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咏叹的意味很浓。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认真听。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4.教师检查反馈,提醒学生注意“凫(fú)、扪参(mén shēn)”等字音。三、研读诗歌,深入分析1.再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同桌相互交流讨论,理解诗歌大意。2.提问: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提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几次?是否重复,有什么作用?要求:同桌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发言。明确:三次。不重复,一唱三叹,分别道出蜀道“难”。开头写蜀道来历,叹蜀道之高,写出蜀道开辟难。中间写环境凄清、山水险恶,叹蜀道之险,写出蜀道攀登难。结尾写蜀道剑阁险要、杀人惨景,叹蜀道之乱,写出蜀道安家难,告诫友人早还家。4.提问: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派小组代表回答。明确:(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流之回川。运用神话传说,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2)“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通过对动物的虚写从侧面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运用想象、夸张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剑阁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的惨景。5.朗读指导:教师多媒体呈现蜀道相关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蜀道之难”。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你觉得李白写此诗仅是为了表现蜀道之难吗?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创作主旨的?结合诗歌创作背景谈一谈。明确: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课下收集李白其他的诗,读一读,下节课分享交流。七、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