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必修三《师说》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

题库2022-08-02  25

问题 1.题目:必修三《师说》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2)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3)通过文本分析掌握深层含义;(4)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了解文体及作者
1.学生齐读课题,老师邀请同学谈一谈对题目“师说”的理解。
明确:“说”是古代散文中的-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2.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介绍作者,教师进行补充。
明确: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二)解决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断句。
3.教师检查反馈,提醒学生注意“句读jùdòu、苌弘cháng hóng”等字音。
(三)了解文章内容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2.教师检查自学效果:请学生翻译部分句子,教师选讲实词、虚词。如:
“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学者”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3.提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古之学者必有师”包含哪些方面的含义?
明确: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拜师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寻师的原则‘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提问: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三个方面的呢?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派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明确:
(1)“传道”“授业”“解惑”是韩愈对教师职责的准确归纳,既教授学问道理,也传达人生哲思,所以韩愈才会辨别真正的“师者”与只会传授“句读”的人的区别,后者不能称之为“师”。正如我们现今所提倡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教书”与“育人”缺一不可,同为教师的天职。韩愈希望世人认识到这一点,多一些人能发出如柳宗元一般的感慨“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里的“谁”指的是所有人,涵盖了在封建制度下的贵族特权阶级与普通贫民百姓,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很有针对性。既有惑,便要解惑,而解惑向来是教师的职责,所以人人都要向老师学习的道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不得不说,韩愈是一位逻辑强者。
(3)既要向老师学习,便要去寻那值得向其学习的老师,就像我们一直所强调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寻师的原则是是无稽之谈,寻师所学的是道理是知识,所以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朗读指导: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带入到朗读中,也可想象如果你是韩愈,在唐代不想向老师学习的贵族子弟面前,如何慷慨激昂地表明你的观点。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依据这一中心论点,请同学们设想,如果让你去展开论述,你会从哪些方面,用怎样的素材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为一个单位,尝试阐述自己的论证过程。
要求: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将本文的第一自然段改写成现代议论文,注意要使用标准的现代汉语进行表述。
2.借助图书馆或者网络查找韩愈的其他议论性散文作品2~3篇,分析其中心论点,做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