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描绘雨巷情境

最全题库2022-08-02  41

问题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描绘雨巷情境,学生展开想象,引入课题。环节二: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一遍(学生进入想象,让学生闻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2.学生多种方式朗读。3.听了这首诗,你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去朗读呢?环节三:深入研读1.品味意象(1)这首诗里共描写了几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2)在这首诗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3)还描写了哪些意象?各自有怎样的特点?2.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环节四:拓展延伸小组讨论:探寻诗歌主旨。环节五: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作业: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不少于300字。【答辩题目解析】1.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2.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别是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 1、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
其二、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2、我的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借助注释及辅导书疏通文章,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感知文章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感悟诗人忧郁彷徨的复杂情感,在孤独迷茫中逐渐持有收放自如的宽远情怀。
教学重点为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教学难点为体悟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感悟诗人情感,在孤独迷茫中逐渐持有收放自如的宽远情怀。
来源:考生回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85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