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希望伴我行》片段教学 2.内容:. 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

练习题库2022-08-02  71

问题 1.题目:《希望伴我行》片段教学2.内容:.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心境变化加剧。进入中学阶段后,生活环境的突变和学业压力的增大让他们更容易遭受挫折并产生消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的累积,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估和不可追悔的伤害。已有研究表明:希望水平和消极情感呈负相关,所以对初中生进行希望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请以《希望伴我行》为题,设计一堂心理健康课。3.基本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教学设计环环相扣;(3)引导学生心怀希望;(4)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希望。
2.感悟“希望”这一积极情绪带给个体的体会.
3.尝试使用合理的目标在生活中找到或感受到希望。
二、教学重点
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策略来感受到目标的重要性,通过多元路径来找到或感受到希望。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鼓掌猜次数
1.讲述规则
教师让学生开始鼓掌,然后提问学生估计十秒之内可以鼓掌多少次,分别写在纸上,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修改自己的答案,但是不允许偷偷尝试。随后,请学生在十秒钟之内开始鼓掌,计算自己的鼓掌次数,与之前的预估次数做对比。
2.师生交流
两次鼓掌之间有何不同?两次次数之间是否有差异?
同学们交流得出结论:第一次鼓掌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心里没数,第二次心理希望与第一次估计的次数相近而鼓掌。根据两次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希望(目标)的概念,并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一《希望伴我行》。
(二)主题活动一:诗中有希望
1.讲述规则
教师配合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出很多有关希望的诗歌文学作品,请学生鉴赏、朗读,并相互交流和分析,这些名家文人心中的希望是什么。
2.师生交流
学生们发现,无论地位、财富等等因素,人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希望,心怀希望的人会更热爱生活、更有信心面对困难、会心中有诗。
3教师小结
希望就像一束光,温暖着我们的内心,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心里有希望,就可以坚持不懈、满怀信心的前行。
(三)主题活动二:分享我的希望
1.讲述规则
教师请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希望,可以是诗歌,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一段文字,请学生开始二十分钟的创作。
2.交流分享
请学生.上讲台给同学展示和讲解自己的希望。
3.教师小结
大家都创作出了自己的希望,有表达对学习成绩的希望,有表达对零花钱的希望,各有差异,那么希望究竟是什么呢?从专业上将希望是由目标、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组成。目标是希望
的核心部分,是希望的方向。路径思维是个体对自己找到有效路径来达成目标的能力的信念和认知;路径思维既包括个体构想出来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能力,也包括个体对自身的这种能力的信念和认知。动力思维是启动个体行动并推动个体朝着某一既定的目标,沿着已预设的路径前进的动机和信念系统。因此,大家要心怀希望,也要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去实现希望。
(四)主题活动三一实现我的希望
1.讲述规则
教师给学生播放马龙的采访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时思考马龙有什么希望、最终是如何实现希望的。可以运用上面所讲的希望理论进行分析。
2.师生交流
通过对话,学生们发现,要实现希望需要分析目标、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去达到目标。
3.教师小结
根据前面所讲的希望理论,希望=目标+动力+方法,为了实现希望,这三者缺一不可。大家也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分析自己的希望,树立自己的目标,想想如何去实现它。
五、总结升华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希望,并明确了希望的理论和实现希望的模型,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心怀希望,早日实现希望。
六、巩固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
回家后根据自身情况,和父母交流自己对希望的看法。
板书设计:
希望伴我行
希望=目标+动力+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84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