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教师用课件出示“某地区12年的饮食结构变化”表格,教师提问:如何形象的表达出粮食消耗最多的年份?肉类、蔬菜、

admin2022-08-02  140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教师用课件出示“某地区12年的饮食结构变化”表格,教师提问:如何形象的表达出粮食消耗最多的年份?肉类、蔬菜、牛奶等的消耗情况和变化情况又是怎么样呢?能把这些变化同时表达出来吗?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图表来表示,这节课就围绕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统计图表的建立。 ——引入新课——建立统计图表。 (二)新课讲授 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根据“某地区12年的饮食结构变化”表格建立三种图表: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 1.建立柱形图 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创建柱形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之后我会请同学来分享总结出建立柱形图的步骤有哪些?学生观察老师操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步骤: 插入→图表→4步骤之一【选择图表类型】→4步骤之二【选择图表源数据】,并且在这个步骤确定系列产生在行或者列→4步骤之三【设置图表选项】,如图表标题、分类X轴、数值Y轴→4步骤之四【选择图表位置】,默认作为对象插入当前表格,点击完成就会在当前表格插入一张图表。 提问:请问在第二步当中选择系列产生在行和系列产生在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前后桌4人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系列产生在行,则图表当中右上角的图标显示的就是表格中每一行的名称,若系列产生在列,则图表当中右上角的图标显示的就是表格中每一列的名称。 2.建立条形图 教师先分析,条形图相当于横着的柱形图,把【分类X轴】放到竖直方向、【数值Y轴】放在水平方向,其他的步骤都和柱形图的一样,请学生自行操作完成创建条形图。然后请学生代表总结出操作步骤:选择图表类型→选择图表源数据→设置图表选项→选择图表位置。 (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尝试着用计算机建立折线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之后点名让学生上台演示。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作业:在选择图表位置的时候,如果选择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将会有什么效果?试着动手做做看。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及解析】 1.统计图表的标准类型有几种,名称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统计图表的标准类型总共有9种,分别是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XY散点图、面积图、圆环图、雷达图、曲面图。 2.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如何设计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能够根据表格的数据正确建立对应的统计图表,说出常见的统计图表的名称。 (2)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动手和思考的能力。 (3)在创建统计图表的过程中,体会电子表格软件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本节课的标题是建议统计图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建立统计图表的一些过程,而且本节课是一节操作课,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这样设置三维目标完全符合题本上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78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