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片段教学 2.内容: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

资格题库2022-08-02  59

问题 1.题目∶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片段教学2.内容: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11。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12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13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14、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春夏秋冬,斗转星移,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提问: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有哪些?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2.提问:“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用作比较来说明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
3.提问:阅读文中句子“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思考句中的“约”能否删除?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指导学生齐读该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提问:研究物候学的五个好处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明确∶不能。“首先”“对于”“还能够利用”“也能够利月“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
6.再次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有什么变化?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六、布置作业,提升认知
查阅资料去进一步了解物候现象,下次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63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