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片段教学 2.内容: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题库2022-08-02  37

问题 1.题目: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片段教学2.内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2)流利地朗读课文;(3)疏通文意,体会文章深意;(4)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独立概括课文情节,理解“当涂”“更”等文言实词,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加强自主合作探究,体会古代文章描写人物对话的特点分析吕蒙刻苦学习的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阅读的方法,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引导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部影视作品的歌曲吗?学生回答:《三国演义》教师提问:没错,这正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豪迈壮阔。三国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大家喜欢哪些呀  学生回答: 刘备、曹操、诸葛亮。教师继续引导:看来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三国人物,叫作吕蒙,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讲述了关于吕蒙的什么故事?(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疏通大意1.作者简介提问: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司马光?要求: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的内容和课文下面的注释,自由发言。明确:司马光,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史书《资治通鉴》,本文就是选自于该史书。2.讲解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配合注释和工具书,找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巡视)(2)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本文重点字词,“当涂”的意思为当道、当权;“更”的意思为重新。3.概括文章大意提问:本文讲述了一件怎样的故事呢?要求:学生再一次快速阅读文章,自主回答问题。明确: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发奋读书,成为了一个有学识的人,连鲁肃都被他惊讶到了。三、研读课文,理解文章1.提问: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读书?又是怎么说服吕蒙的?要求: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明确:孙权觉得吕蒙作为一个掌权的人,应该读书。他强调劝说吕蒙读书的目的只是了解一些历史,而并非是成为专业的学官,并以自己为例。2.提问:课文是怎么体现吕蒙学识进步的?要求:学生阅读相关部分内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明确:通过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对话体现的。鲁肃对吕蒙很熟悉,通过对鲁肃的神态描写,表现他的惊讶,体现了吕蒙的学识进步。3.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道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人都是会有进步和变化的,不能一直用从前的眼光去看别人。4.提问: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要求:学生阅读文章,结合内容,小组讨论。明确:以人物对话为主,通过孙权、吕蒙、鲁肃的对话描写展开事件的叙述。体现吕蒙的学识进步,没有直接正面叙说,而是通过鲁肃的神态以及语言来衬托,更具有说服力。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这里还衍生出了几个成语,同学们试着找一找并说一说他们的意思。要求:结合文章大意,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明确:吴下阿蒙,用来讥笑缺少学识、文才者;刮目相待: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请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找一找吕蒙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历史人物。2.吕蒙通过学习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63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