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题库2022-08-02  19

问题 1.题目: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指导学生朗读;(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4.答辩:(1)《渔家傲》上阕用了什么意象,描绘了什么之景?(2)你认为板书对课堂有什么用?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嶂、羌"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诗歌、想象画面,学生体会词的情感,提高对词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诗句中感受边塞的环境和戍边将士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词并背诵,掌握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从词句中感受边塞的荒凉和将士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联系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边塞的诗歌,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2.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盛唐的边塞诗中普遍带着昂扬的气魄和建功立业的雄心,那么宋代的边塞词又有怎样的情调,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读通诗句
1.教师范读该词,学生认真听,生字标注拼音。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和节奏。
3.教师邀请请学生朗读,给予反馈评价,尤其注意要读出词中上下阕之间的停顿。
(二)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诗歌大意,不懂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2.教师检查反馈,讲解疑难句子和词语。如:
千嶂:绵延而俊俏的山峰。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的声音。
羌管:羌笛。
三、研读诗歌,深入分析
1.提问:我们先来看这首词的上阕,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要求:学生齐读上阕,自主发言。
明确:深秋孤城落日图。
教师再问:你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明确:作者在开头就点名、塞下秋来,描绘了秋天的北雁南飞之景,并写出"落日孤城闭”的场景。
2.提问:作者在上阕说到“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个“异”字该如何理解呢?
要求:同桌思考讨论,并举手发言。
明确:边塞秋景的“异”表现在:北雁南飞毫无留恋,城外都是号角、羌笛之声,狼烟不绝,孤城独守。
3.提问:上阕全是景色描写,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要求: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明确: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词人看到了燕、长烟落日孤城之景;听到了四面边生。
教师追问:作者在上阕写景有什么用意?
明确:是为了下阙抒情作铺垫,写边塞清冷荒凉之景,以抒发作者悲情。
4.提问:刚刚我们用“异”来概括词的上阕,那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下阙?
要求:学生齐读上阕,根据理解自主发言。
明确:“泪”。
教师追问:词人的“泪”是因为什么呢?
明确:是因为燕然未勒,战功还没有建立;离家万里,归期难定。
5.提问:大家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词的下阙吗?
要求:男女生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词的雄浑壮阔之感。
6.提问:通过对下阙的分析和朗读,大家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要求:学生想象边塞画面并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明确:表达了成边将士厌战的情绪,战功未建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归期难定的痛苦等种种复杂情绪。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大家脑海中的戍边将士是怎样的形象?带着自己理解的情绪朗诵这首词。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并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明确:戍边将士是孤苦、无奈、凄凉的形象。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将这首词和王昌龄的《出塞》对比,看看有什么差异。
板书设计: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62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