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

资格题库2022-08-02  28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 (二)初读课文 ?? 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 “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 2.二读:理清思路。 ??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 (三)研读课文 ?? 1.文章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 ??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 2.由于感情不同,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问题时的口气有所不同,注意揣摩各自的语气所含的感情色彩。 ??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 ??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 3.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 ??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 ??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 ??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逢迎应酬) ?? 4.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 ――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 他思之的结果是 “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 5.反复思考,分析邹忌 “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 6.讽谏结果如何? ?? ――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 (四)拓展延伸 ?? 1.写法借鉴:通过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文中的三问三答。 ?? 2.思想内容借鉴:文中的 “纳谏除蔽”这种见解在当时有积极意义,虽然邹忌讽谏与齐王纳谏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今天,我们也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多谋善断能力。 ??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 1.为什么在劝谏齐王之前,写了妻、妾和客那一部分?【专业知识类】 ?? 【参考答案】 ??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也就是妻、妾和大臣那一部分。 “伴君如伴虎”这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变过的真理,如果开门见山地进谏,邹忌很可能不会达成自己进谏的目的反而招来灾祸。他是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 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最后用 “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 2.请你结合《战国策》品析这篇文章的特色。【专业知识类】 ?? 【参考答案】 ?? 文章生动地刻画了邹忌与徐公的比美,很有风趣地描写了邹忌与妻、妾、客不同的三问三答,揭示了一个人容易受蒙蔽的原因,找到了向齐威王进行讽谏的理由和依据,塑造了邹忌这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事物的鲜明形象,也反映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 《战国策》的文章,每每语言简炼,笔锋犀利,对人物的刻画鲜明而生动,还善于借用各种故事,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本文也具有这些写作特点。本文的艺术技巧,更突出的是在三百多字的短文中运用了六次排比,每次排比都是三层照应,每层照应又运用灵活多变的句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印象,如:叙述邹忌分析各人称赞他美的不同原因,一是妻的偏私,二是妾的畏惧,三是客人的有求于他。邹忌分析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一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二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三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62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