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同学

最全题库2022-08-02  30

问题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同学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可是否有过夜游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苏轼夜游一番,相信在赏景之余,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引出课题。)(二)整体感知1.播放名家范读音频,学生跟读,标注语音。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教师讲解重点字词。(1)户:门。(2)欣然:高兴的样子。(3)行:散步。(4)念:考虑,想到。(5)盖:原来是。3.学生齐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思考:文章描写了什么景色?写了哪些人?(月色;苏轼,张怀民)(三)深入研读1.小组讨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找出文中有关景色描写的句子,这景色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闲人”的含义。(四)拓展延伸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五)小结作业小结:学生自由畅谈本节课的收获。作业:用第一人称将本文扩写成现代文。【答辩题目解析】1.你觉得文言文教学应该注意什么?2.你如何引导学生朗读并感悟本文的情感目标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1、(1)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并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也会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从而享受审美是乐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2)要注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3)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有较大积极意义。
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谓吃力不讨好,本文的教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种学习方式的理解。否则,课堂不可能如此活跃,学生解题以及思想上的闪光点也不可能让我们捕捉到,更说不上发扬了。

2、本节课重点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法,主要分成三个板块进行:
(1)动口朗读感知内容,通过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动心细读互说译文,要求学生在自读中既要动口又要动心,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言字词句的意思,小组内互译课文。老师抽查学习效果并作点拨。
(3)动情精读,析说文句。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思考并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走进文本内容。
来源:考生回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62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