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数据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这种维护属于。A

最全题库2022-08-02  49

问题 系统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数据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这种维护属于。A.完善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校正性维护D.支持性维护

选项 A.完善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校正性维护
D.支持性维护

答案 B

解析 为了使系统适应用户环境的变化,满足新提出的需要,也要对原系统做些局部的更新,这些工作称为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重点是系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按照软件维护的不同性质划分为下述4种类型:
(1)纠错性维护。由于系统测试不可能揭露系统存在的所有错误,因此在系统投入运行后频繁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就有可能暴露出系统内隐藏的错误。诊断和修正系统中遗留的错误,就是纠错性维护。纠错性维护时在系统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进行的,这种错误往往是遇到了从未用过的输入数据组合或是在与其他部分接口处产生的,因此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发生。有些系统运行多年以后才暴露出在系统开发中遗留的问题,这是不足为奇的。
(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时为了使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硬件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的操作系统和原来操作系统的新版本不断推出,外部设备和其他系统部件经常有所增加和修改,这就是必然要求信息系统能够适应新的软硬件环境,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使用寿命在延长,超过了最初开发这个系统时应用环境的寿命,即应用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机构的调整,管理体制的改变、数据与信息需求的变更等都将导致系统不能适应新的应用环境。如代码改变、数据结构变化、数据格式以及输入/输出方式的变化、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等,都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系统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应用对象的变化,满足用户的需求。
(3)完善性维护。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要求扩充原有系统的功能,增加一些在软件需求规范书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以及对处理效率和编写程序的改进。例如,有时可将几个小程序合并成一个单一的运行良好的程序,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增加数据输出的图形方式;增加联机在线帮助功能;调整用户界面等。尽管这些要求在原来系统开发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没有,但用户要求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并且随着用户对系统的使用和熟悉,这种要求可能不断提出。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而进行的系统维护工作就是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系统维护工作不应总是被动地等待用户提出要求后才进行,应进行主动的预防性维护,即选择那些还有较长使用寿命,目前尚能正常运行,但可能将要发生变化或调整的系统进行维护,目的是通过预防性维护为未来的修改与调整奠定更好的基础。例如,将目前能应用的报表功能改成通用报表生成功能,以应付今后报表内容和格式可能的变化,根据对各种维护工作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一般纠错性维护占21%,适应性维护工作占25%,完善性维护达到50%,而预防性维护以及其他类型的维护仅占4%,可见系统维护工作中,一半以上的工作室完善性维护。
根据题干,系统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数据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属于适应性维护。
参考答案: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4108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