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中,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  )和操作封

题库2022-08-02  23

问题 在面向对象的概念中,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  )和操作封装在一起。A.属性B.需求C.对象D.抽象

选项 A.属性
B.需求
C.对象
D.抽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 版)》P138-P139。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复用和模式等。其中,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实体的属性(数据)和操作(函数)封装在一起。
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复用和模式的概念
(1)对象: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对象是由一-组属 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的操作构成的。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
(2)类: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属性(数据)和操作(函数)封装在一起。类和对象的关系可理解为,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如果将对象比作房子,那么类就是房子的设计图纸。
(3)抽象: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抽象是一种单一化的描述,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拋弃不相关的特性。对象是现实世界中某个实体的抽象,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
(4)封装: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模块,并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面向对象封装是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整体对象, 对数据的访问或修改只能通过对象对外提供的接口进行。

(5)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父类与子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特征,继承又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6)多态: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多态使得某个属性或操作在不同的时期可以表示不同类的对象特性。
(7)接口:描述对操作规范的说明,其只说明操作应该做什么,并没有定义操作如何做。可以将接口理解成为类的一个特例,它规定了实现此接口的类的操作方法,把真正的实现细节交由实现该接口的类去完成。
(8)消息:体现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9)组件:表示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封装了模块功能的实现。组件应当是内聚的,并具有相对稳定的公开接口。
(10)复用:指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或系统。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11)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包括特定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三个组成部分。应用设计模式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地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架构,从而帮助设计者更快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3035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