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位老师分别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段,请你分析教学片段,写出个人感

admin2022-08-02  51

问题 下面是两位老师分别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段,请你分析教学片段,写出个人感悟。(3.2)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学生动手操作。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l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哪组最迅速。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选项

答案

解析 个人感悟:B教学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A教学实际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思考性,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A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不具有丰富的思考性。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但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另外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194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