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老师“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片段如下: 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探究“并联

免费题库2022-08-02  37

问题 某老师“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教学片段如下: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请大家将桌上的器材按照屏幕(图7)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读出各电流表的示数,看看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学生甲:老师,我们小组的电路接好了(连接的电路如图8所示,注:三块电流表最左侧为负接线柱)。老师:哦,那就接通电源开始实验吧。学生甲:(闭合开关,记录数据)老师,并联电路支路电流表A1、A2的读数相等。老师:你换个灯泡看看。学生甲:老师,灯泡换了,电流表A1、A2的读数还是相等。老师:我看看,哦,你们的电路接错了。(老师边说边把接错的导线连接到正确的位置)老师:好了.你们接着实验,把数据记录下来。学生甲:(读出并记录三个电流表的示数)老师,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组发现了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问题:(1)本案例中老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2)指出图8中连接错误的导线(用序号表示),同时说明正确的连接方法。(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连接、检查电路。

选项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讲主要在以下几个维度存在问题: ①教师的评价行为方面:对于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修正.且对于学生提出情理之中的疑问老师没有给出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帮助该同学学习到正确的知识,而是直接给出答案。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违反了教学评价的反馈性和激励性原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②教师的角色把握及学习环境营造方面:该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与新课改中强调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错误的导线:⑤⑥⑦。正确连接方法:导线⑤和⑥在电流表A:的两个接线柱交换位置,把导线⑦连接在电灯泡L2的一端接在电流表A2的最左端。
(3)教学片段:
学生甲:老师,我们小组的电路连接好了。
老师:不错,看来同学们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的速度很快啊,操作都比较熟练。那老师要问大家了,之前老师讲过当连接好电路之后不能盲目地通电,需要检查什么呢?
学生甲:要再检查实际连接的电路是不是和电路图的一样,确保一致时候再通电实验,这样才能保证不损坏实验仪器。
教师:真棒,我们说连接好后要再检查检查,确保连接的实际电路和电路图一样,那现在老师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检查一下,检查过程中重点看看正负极接线柱和电流表是否短接了,要是检查没问题就可以接通电源开始实验了。
学生甲:(闭合开关,记录数据)老师,并联电路支路两个电流表读数相等。
教师:老师来看看你的电路图,你看,两个电流表读数相同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你看下你的两个电流表1和2是不是接成串联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电流表的接线柱是分正负的。
学生甲:好的,老师,我再检查一下。
教师:嗯,再检查检查。
学生甲:老师,我刚才确实是把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了,而且电流表接线柱的正负极还接反了。我重新按照电路图接好之后就没问题了。
教师:好,很不错,发现了电路的问题,也能自己改正过来。同学们以后连接电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照电路图.串并联不要混淆了,还有正负极也要接正确。多检查几遍。
学生甲:好的,老师,我们明白了。
教师:好,那现在你们继续实验,并把数据记录下来。要是实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不会的就问老师。(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
学生甲:老师,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组发现了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37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