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与

免费题库2022-08-02  40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与“抛体运动”相关的内容要求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为“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 如图,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P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p球被松开,自由下落,P、O两球同时开始运动。 观察两球是否同时落地,如果同时落地,说明什么问题  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的力度,重复这个实验,如果每次都同时落地.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 (1)简述平抛运动的特点。(5分) (2)结合所给材料,运用“平抛运动规律”演示实验,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学习。教学设计要求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3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平抛运动的特点是:①初速度方向水平,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③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养成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的意识。
通过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教师提问5个问题。学生回答。利用复习导入法,带领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一项任务,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平抛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演示实验:以任意角度向空中抛出一个粉笔头。请同学们观察粉笔头的运动轨迹,判断它的运动性质(粉笔头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它做的是曲线运动)。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其他的平抛运动。
总结:在抛体运动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我们把这样的抛体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演示实验:用平抛运动演示仪演示平抛运动。
老师:请大家注意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现在请大家来分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引导同学猜想。
老师演示小锤打击弹簧金属片,抛出小球A、自由释放小球B的实验。
老师带领同学观察实验,分析两个小球做的分别是什么运动 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看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同时)。
老师:A、B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又同时落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啊  
学生:这说明了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性质和B球的运动性质是一样的。B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老师:研究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我们再来看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先来分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老师:根据运动的独立性,我们知道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受到竖直方向的运动影响。
老师提示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猜想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
老师: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图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来获得。
老师演示并讲解平抛运动实验。将各次实验所记录的点分别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以不同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图线。引导同学找出水平分运动在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发生的位移,观察这些水平分位移,可以得到什么规律 (这些水平分位移都近似相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巩固提高
这样我们就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探究出了平抛运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老师板书飞机投掷物体的例题,学生作答。
(四)小结作业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把平抛运动的规律、特点、条件进行总结。
讨论与交流:飞机在投递货物或实施轰炸的时候,应该在目标的什么位置开始投放货物或炸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34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