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要

资格题库2022-08-02  50

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时摸喉头。 实验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任务: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二、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声音在水里能不能传播 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和地球上一样交谈吗 带着各种对声音的疑问。今天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进声音的世界,首先要共同探讨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产生
利用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小鼓或吉他、薄纸片或树叶、音叉、橡皮筋、梳子、刻度尺、纸屑或泡沫颗粒、水盆等,怎样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方案l: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1)能听到声音吗 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方案2:让学生用刻度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思考问题:(1)能听到声音吗 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2)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方案3: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又,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
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纸屑、泡沫塑料颗粒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 归纳总结得到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3.交流探究
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解释物体的发声原理吗  
(1)用手摸着喉头发出声音,这时手有怎样的感觉 人是怎样发声的  
(2)击打音叉,使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你有什么感觉 把发声音叉的尖端触及水面,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有什么变化  
(3)弹拨吉他的一根琴弦后,立即把你的手轻放在琴弦上,手有怎样的感觉 乐器是怎样发声的  
总结:面颊有发麻的感觉,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激起水花,形成水波。弦乐器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
4.声音的传播
思考:花样游泳运动员,当她们的耳朵在水中时还要靠音乐的节奏,才能使自己的动作和其他队员保持协调一致.声音是如何传到耳朵的 宇航员在太空中近在咫尺为什么还要靠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呢  
提示:声音是怎样从发声体传播到远处人的耳朵里的,是否需要什么媒介 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 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实验1:气体传声实验(演示)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色,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此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 声音能不能传播呢  
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闹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闹铃声音又怎样变化 闹铃和罩的底座之间为什么要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现象一: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闹铃的声音明显变小:
现象二: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
现象三: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2:液体传声实验将能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3:固体传声实验
(1)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字,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2)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次实验时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字,与上次实验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说明了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2)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5.声速
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田径比赛时,远处的人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发令枪的声音。这些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  
学生阅读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小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l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34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