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考试题库2022-08-02  42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2)课文摘录:女真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在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选项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一、导人新课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同学们能回忆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踊跃回答)
师:(鼓励评价并指出)这些大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和中期,明朝末年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又将怎样演变呢?我们请同学根据课件上导入框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
生1:明清之际风云变幻,政权更迭,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它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现在学习新课。
二、讲授新课
师: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许多创作更是以“戏说”的形式来演绎历史。哪位同学能说出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
(学生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时,教师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
生2:今天的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期。
师:明朝后期.女真族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崛起,后来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了政权。
(教师板书: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师: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内容,选出两位同学来介绍他们的业绩,并归纳出他们的贡献。
生3: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他们为女真族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在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师: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
(学生一致认为是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主权力)
师:对,那就需要集权中央,强化君主的权力。
(教师板书: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师: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具体过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从清初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了内阁,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我们结合“游览”故宫,请同学介绍雍正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文献资料)
材料:
雍正七年(1729年),为了在平定准噶尔叛乱时集中权力,皇帝专设军机房作为军事指挥中心。这一临时性的机构因其极高的效率,而成为固定建置,雍正八年(1730年)改称“军机处”,两年后颁发军机处印信。军机处大臣由皇帝简选亲信的满汉大臣,名称有“军机处行走”“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等,首席军机大臣称领班或首枢。军机处遂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也间接剥夺了诸王通过“国议”参与政务的权力,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皇帝诏令通过军机处传达给外省督抚,称为“廷寄”;或通过军机处递交在京各机关,称“交片”;而各地或在京机构大臣的奏章则通过军机处达于皇帝,均不再经过“国议”和内阁。不过,军机大臣也不能自作主张处理军政大事,必须听命皇帝,“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所以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专制。
军机处人数少,机构简单,行政效率高。军机处下设章京,作为辅助人员参与机要,草拟谕旨,俗称“小军机”,办公地仅“屋一间半”。军机大臣最初只有2至3人,后来多的时候也仅仅8至9人,一般5至7人。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雍正几乎每天都要召见他们,共商军政。重大的事情,军机大臣直接奏报给皇帝,使中国古代君主的集权专制达到顶峰。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师:请同学概括指出军机大臣们怎样办事?
(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动脑筋”,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以上情况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是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关键措施。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清朝统治者不仅通过中央政权机构的改革来强化君主专制,还加强了在思想领域里的控制,一再兴起文字狱。什么是文字狱?有同学能够为大家解释说明吗?
(学生简单介绍后,教师出示有关清代文字狱的材料)
材料:
顺治五年(1648年)。毛重倬和胥庭清等人坊刻选文时,序文所署纪年,只用干支,不用清朝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阳顺阴违,逆罪犯不赦之条”,后皆置于重法。由此清廷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此为言论审查制度之始。
康熙二年(1663年)发生了庄廷龙明史案。浙江湖州人庄廷龙以盲史自居,从前明故相朱国桢家购得明史稿本,招集宾朋续天启、崇祯两朝史事,名为《明书辑略》。书中直呼努尔哈赤名讳,不书清朝年号,将南明视作正统。事发,朝廷下令将《明书辑略》撰著、作序、校对、刻印、买卖及包庇的地方官员一千“人犯”220余人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庄廷龙本人先已死,则剖棺戮尸,其家15岁以上男子均处斩,妻女发沈阳为奴。
雍正朝发生了吕留良文选案。湖南人曾静读到吕留良所编文选后,深为文中的民族大义所打动,雍正六年(1728年)派弟子张熙游说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结果,雍正下令将吕留良文选焚烧毁板,将已故的吕留良开棺戮尸,其子斩立决,并令曾静和张熙到各地宣讲忏悔过程。
乾隆朝文字狱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起案件,其中47件案件的案犯被处以死刑。乾隆二十年(1755年)发现胡中藻《坚磨生诗抄》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语,乾隆亲自批示:“加浊字于国号上,是何肺腑?”将胡中藻凌迟处死。又如徐述夔因其《一柱楼诗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和“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沈德潜《咏黑牡丹》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等碍语,诗主皆遭处死或戮尸。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师:文字狱自古就有,同学们联系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回忆哪个朝代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清朝康、雍、乾三朝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是非常残酷的。请同学以课本中所举的胡中藻狱为例加以说明。我们还可以结合“动脑筋”提供的又一例子来看看清朝统治者是怎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
(师生共同分析胡中藻狱)
师:由于清朝的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又特别残酷,所以危害也特别严重。我们一起分析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总结)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思想领域里“万马齐喑”的局面,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了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中国的科学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拉大了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差距,也是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之一。
师:从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到清朝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现在我们进行讨论,看看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认识:一是巩固了统治,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二是延缓了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清朝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只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回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封建社会走向瓦解。
三、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对清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形成过程的学习.知道了清代的帝王通过削弱原有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措施,将国家的最高权力收入皇帝手中,使得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虽然君主专制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将清代放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世界发展趋势中来看,可知君主专制严重束缚了新事物的发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逐渐落在其他西方强国的后面,陷人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历史任务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
四、课后作业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将清朝和同一时期的英、法君主制度进行比较,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谈谈自己对近代中西方君主制度的理解和看法。写作要求:比较过程中应举出充分的历史证据,论证严谨,思路清晰,书写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五、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授课内容完整、清晰地呈现给学生,这一教学活动可以说是成功的。本节课在结束部分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评价的同时,将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李贽等人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加入进来,不仅使本课的授课内容更加丰满,也为以后有关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内容的讲述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56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