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

免费题库2022-08-02  52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 (2)课文摘录: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后他又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试验电车成功,发明了留声机。电作为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电气时代。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近代钢铁、汽车、石油、化学等工业发展起来,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也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了。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日本的三井、三菱,德国的通用电气、西门子电气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用权和经营权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内燃机出现后.许多发明家在尝试着把它用于交通工具。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自独立地制成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并作为商品出售。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徒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结合大家预习的内容,你认为你看到了什么 会想到什么 (播放剪辑视频《寻秦记》中引发雷电的一段)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电视剧导入,结合得很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对了,似乎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电的开发应用,可这与事实相符吗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教师问题。
生:这只是虚构的情节。
师:大家知道,法拉第、爱迪生等人的对电及其他电器的发明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间有何联系 它又对人类历史产生哪些影响 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寻找这些问题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况。
师: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之后逐渐席卷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实现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蒸汽时代。
师:(继续引导)在工业革命的促进和推动下,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对工业革命有何作用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这一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通过问题和播放图片(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相互关系结构图)引导学生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师: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不断提高的生产力要求技术革新。继而引发了新的工业革命。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教师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组织讨论,时间为15分钟。
课件展示如下问题:
1.电是如何发明的 电力作为新能源什么时期进入生产领域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  
2.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电力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3.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许多人称他是个“天才”,他是怎样回答的  
4.卡尔·本茨是哪国人 他有哪些重要成就  
5.飞机何时试飞成功 是谁研制成功的 我国的飞机是在什么时候由谁最先研制成功的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合作与讨论达成共识。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问题。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为史实内容,学生自学比教师单纯讲授效果较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自主性。)
(三)难点提升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速度更快,直接参与的行业和国家更多,因此其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讲一下本组收集到的科技成就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表现,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的面貌,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近代电讯技术的发展,为快速传递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条件,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则大大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能力。总的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教师:除了这些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大家还知道哪些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使得资本主义强国对外经济掠夺更加严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最终导致了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师:所以我们常常说“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
(设计意图:上述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讨论科技成就的影响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具体,而且由于讨论的是自己与组员合作的成果,讨论的兴趣更高,难度降低,最后通过总结各组的影响,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全面的影响,从而突破难点。)
三、课堂小结
师: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的主要国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这一时期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随着电器的发明和普及使用,电这种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开辟了电气时代。随着电力、化工、新能源的开发与运用,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新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四、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以“汽车发明带给我们的利与弊”为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53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