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1)确定材料二中内容的教学目标。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并

免费题库2022-08-02  46

问题 要求:(1)确定材料二中内容的教学目标。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并确定“单细胞生物”这节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10分)(2)利用上述教学资源设计“单细胞生物”这节课的教学过程。(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草履虫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特点;概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描述单细胞生物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提高观察能力.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通过对草履虫结构的总结,进一步掌握列表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的学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关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
②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显微镜、计算机、课件、挂图、视频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除了病毒之外,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绝大多数生物是由多个细胞所构成的。那么在自然界中,有没有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呢?同学们认识哪些单细胞生物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说出自己见到过的单细胞生物的名称、形态、大小等)
教师讲述:那么,这些仅仅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些生命是如何生存的呢?希望学完这节课,你能找到答案。
(板书:单细胞生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总述单细胞生物
用课件出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提出问题:观察以下生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讲解:单细胞生物是一类生物圈中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初步的认识。
(三)观察草履虫实验
教师讲述: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那它们是如何依靠自己的这些结构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呢?
今天,我们就以草履虫为代表来进行探讨。
1.指导学生从草履虫的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
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3.课件展示草履虫图片.讲解草履虫的形态、运动方向及身体的前、后端,展示模型说明草履虫的立体形态。讲解草履虫具有表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
【设计意图】观察草履虫的细胞结构,认识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四)草履虫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展示草履虫的结构挂图,详细讲解各结构的功能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草履虫在水里动来动去的,那同学们发现了草履虫是如何运动的吗?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结合挂图讲解:在草履虫表膜上有许多纤毛,这些纤毛就相当于草履虫的“脚”,草履虫靠纤毛不断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所以纤毛的作用是运动。(板书:运动——纤毛)草履虫的运动不是随机的,它可以依靠纤毛运动主动觅食和逃避敌害,也就是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教师提问:草履虫要如何获取食物呢?请大家观察一下图上草履虫的结构,想一想它的哪些结构会与取食和营养相关。
(学生观察并思考,尝试进行回答)
教师讲解:草履虫具有口沟,可以从环境中获取食物,并通过食物泡消化食物,以获得营养。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同时,收集管和伸缩泡可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
(板书:获取营养——口沟、食物泡;排出废物——收集管、伸缩泡、胞肛)
教师提问:人活着不但要吃饭,还得呼吸。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观察草履虫的时候,为什么要从草履虫的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呢?它又是靠什么完成呼吸的呢?
(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讲解:草履虫消耗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与空气接触的培养液上层含有较多的氧气,所以草履虫集中在培养液上层。草履虫是靠表膜完成呼吸的。
(板书:呼吸——表膜)
教师播放草履虫分裂生殖、接合生殖的短视频,讲解草履虫的繁殖,并说明它也有遗传变异的现象。
2.总结归纳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是单细胞生物。它具有所有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共同特征,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五)其他单细胞生物
课件上依次展示眼虫、变形虫、衣藻的图片,分别大致讲解它们的结构。
【设计意图】提供更多的事实,支持“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重要概念。
(六)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播放小瓜虫危害鱼类和赤潮的视频资料,学生观看并阅读。
教师讲述: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更多地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
(七)随堂练习(略)
(八)布置作业(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46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