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李老师教授《溪山行旅图》一课时,介绍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进入具体的赏

题库2022-08-02  68

问题 案例:李老师教授《溪山行旅图》一课时,介绍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进入具体的赏析环节时,李老师用PPT展示作品全貌,津津有味地讲述了十分钟,有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画面黑乎乎的没有颜色,什么**不懂,看这样的字还不如看!”李老师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不知所措.....问题:针对上述课程情况,从师生关系,课程机制,教学建议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热爱、公平对待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在上述课堂情况中,教师面对学生“看不懂的质疑声变得不知所措,建议教师应该在课前就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避免出现类似的尴尬,同时还要提高自我修养,锻炼教育机智,及时的化解尴尬,减少面对突发状况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美术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学水平成熟的标志,它既是诸方面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实现综合的结果,又是教师长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创造所付出的心血之结晶。美术教师的教育智能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上述课堂情况中,学生说"“黑乎乎没有颜色,看不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画需要看细节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接着展示《溪山行旅图》的细节图,让学生看画面气势宏伟的高山、细如蛛丝的人物描绘、变化多端的皴法等,激发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指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上述课堂情况中,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质疑,教师应当秉持正确的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置之不理,而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画面,或许会有不—样的发现。课后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绘画的学习热情,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不能打击学生自由发言的信心,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学生看多了美术作品,就能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这种类似的困惑和质疑的声音也就少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15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