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选自“家乡的春天”的教学片段。在

练习题库2022-08-02  47

问题 以下是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选自“家乡的春天”的教学片段。在初中色彩知识课程中属于基础阶段。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1)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2)教学目标:学习、掌握色彩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情感功能。(3)教学活动片段一:在春游活动中,教师借助自然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色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在和教师积极交流、互动中获取色彩基础知识。高原春天的原野上,一片生机盎然,各色花朵竞相开放。教师利用春游的机会结合“家乡的春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花卉间形成的色彩关系。提出“为什么紫色和黄色放在一起会特别鲜艳?”引出了有关色彩本质特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讨。启发学生利用现有资源——各色花朵树叶,有针对性地选择色彩进行摆放、组合,形成不同的色彩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作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获取知识。教学活动片段二:在色彩课堂教学中,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的情感功能,教师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感悟色彩的情感功能。情感是无形的抽象概念,色彩则是可视的具体形象。在教学中要把二者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情。为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低沉的大提琴曲《天鹅》和欢快的《丰收锣鼓》的音乐片段。同时在大屏幕上按音乐的旋律节奏轮番展示与之相应的色彩图片,如和《天鹅》相应的是冷色,和《丰收锣鼓》相应的是暖色。音乐结束后,教师借助大屏幕上的色彩图像,引导学生认识、强化音乐的旋律、节奏与人的情绪、情感的关系,并会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问题:(1)案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与新课程中“课程资源”的关系是什么?(2)结合新课程理念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3)在案例中引进了音乐元素,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 (1)二者关系十分密切。美术教材已不再是学科与学生对话的唯一工具,也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课程“活资源”,师生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了解学情,采用活动方式创设各种适宜新资源生成的条件与环境,从而催生生成性资源。
(2)案例一和案例二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悟生活,在音乐欣赏中酝酿情感,发现色彩美就在身边。教师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对课本资源的有益补充。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也有利于新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3)在美术教学中引入音乐元素是有必要的。因为音乐媒介是现代化的课程资源之一,音美以感耳,色美以感目,意美则感心。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正是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引发心灵感动的。教师将音乐引入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从而使不同知识之间相关联,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10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