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的新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全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以下内容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的新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1.民族文化的精髓提问: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列举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伟大的民族精神。例如: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中国人民;边陲的解放军战士;人民教师;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农民等。总结: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思考: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活动:欣赏《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思考: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2.民族精神的内涵教师讲解民族精神的内涵:(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所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竭力量之源活动:说说长征精神是什么?同时思考: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我们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的原因是什么?总结:长征精神,可以说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也可以说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比,认识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从而知道民族精神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例如:古代时期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二)民族精神我传承播放国歌,设问体验: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当时的感受。提问:作为青少年,你们准备如何传承民族精神,说说你的行动?总结:传承民族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民族精神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要了解和领悟民族精神的内涵,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要从具体事情做起,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问题:本教案的设计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哪些基本理念?

选项

答案

解析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通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谈一谈长征精神及对于学生如何传承民族精神”的设计都体现了老师在逐步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
(2)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先是从身边有重要贡献的人物讲起,又通过中国艰难历史,但是最终取得胜利的实例,再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传承民族精神,都在说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在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民族精神,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66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