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材料二:七年级《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教材内容 有一批登山者

题库2022-08-02  30

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七年级《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教材内容有一批登山者从不同的路线接近峰顶。突然,一阵猛烈的风暴压住了他们。有一位业余登山者,当风暴开始袭击时,几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有成功,最终他屈服了。也就永远地倒下了。另一位登山者,因失去知觉倒在雪地中。当他清醒过来,马上意识到自己面临生与死的选择。这时,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努力活下来。他知道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一直不停地走着。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好似几个世纪。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最后,他走回营地.迷迷糊糊地倒在营地的帐篷前、队员们最终把他救活了。 ○是什么力量使这个登山者战胜风暴.活了下来 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人。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结果一事无成。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问题:(1)确定该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并简单说明依据。 (2)请针对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简案。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重点】什么是挫折 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决定不同的人生结果。
依据: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内容标准中“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的要求;②根据本课的学习目的来确定的。本课的学习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围绕这一目的所展开的问题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教学简案】(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教学方案符合题意即可)
例如: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助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要求。本节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轻松氛围中开始思考和分析,感悟“风雨、阳光”的不同寓意,初步感受人生旅途难免有挫折,阳光在经历风雨后重现更显为珍贵,人生在经历挫折后更为丰富。
(2)开展活动,加深认知
首先选择了四位名人、伟人,将其遇到的挫折和所获得的成就打乱,让学生进行连线竞赛,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农民、教师、父母、学生”等角色遭遇挫折的情景模拟表演。在趣味活动中,让学生加深了对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情感认知,得出结论“不论是名人、伟人还是普通人都会遇到挫折的”,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掌握了挫折的含义。
(3)多种教学手法,突破教学难点
本环节主要采用问题、直观和情景教学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提出问题“在人生道路上,挫折为什么难以避免 ”,而分析“挫折为什么难以避免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造成挫折的那些因素,或不让那些因素发生作用,所以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掌握造成挫折的因素的种类,之后用图表归纳,运用直观教学法,将冗长的文字变成简明扼要的直观图表,同时结合“印度洋海啸”、“美国9.11事件”的视频材料、“学生求助信”等情景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判断教材61一62页材料中人们遭遇的挫折分别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达到加深理解,突破难点的目的。
(4)对比感悟,实现目标
通过“登山者的故事”对比分析得出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进行“挑战者”、“半途而废者”和“放弃者”三种人的心理反应的对比中,递进延伸出我们青少年应该要树立积极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选择做意志坚强的挑战者。
(5)课堂小结
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教师进行补充,这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以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结束课堂,实现课堂的首尾呼应。
(6)练习巩固
收集名人、伟人与挫折的故事,并设计3条与挫折有关的激励语言,加深学生对人生难免有挫折的认知,激励学生在挫折中奋进。
(7)板书设计
挫折的含义
挫折与人生相伴
人生难免有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
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青少年应该选择做意志坚强的挑战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42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