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为课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 (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资格题库2022-08-02  48

问题 请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为课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9分)(2)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6分)(3)写出新课引入和新知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1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解析:(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在过程中逐渐培养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体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设计
①知识准备、新课引入
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a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小组内讨论后,得出结论。
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复习并归纳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而引入本节课题,并为探寻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做好准备。)
②判定定理的探求过程
1)直观感知
提问:根据同学们日常生活的观察,你们能感知到并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吗?
生1:日光灯与天花板,树立的电线杆与墙面。
生2:门转动到离开门框的任何位置时,门的边缘线始终与门框所在的平面平行(由学生到教室门前作演示),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2)动手实践
教师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所在的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就不平行。又如老师直立讲台,则大家会感觉到老师与四周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前或后倾斜则感觉老师与左、右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左、右倾斜,则感觉老师与前、后墙面平行(老师也可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
(设计意图:设置这样动手实践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线面平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使学生学在情境中,思在情理中,感悟在内心中,学自己身边的数学,领悟空间观念与空间图形性质。)
3)探究思考
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如此的不同?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呢?通过观察感知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关键是三个要素:第一,平面外一条线;第二,平面内一条直线;第三,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与平面平行吗?
4)归纳确认:(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简单概括:(内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作用:判定或证明线面平行。
关键:在平面内找(或作)出一条直线与面外的直线平行。
思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③定理运用,问题探究(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说明理由:
1)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平面平行。( )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
3)一直线上有二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
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
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然后教师总结,并用准备好的羊毛针、铁线、泡沫板等演示平面的形成过程。最后借多媒体展示作图的动画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动手操作的问题,不仅是为了加深对定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感与思维的严谨性。)
④总结
先由学生口头总结,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由多媒体幻灯片展示):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定理的符号表示:
简述:(内外)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3)定理运用的关键是找(作)面内的线与面外的线平行,途径有:取中点利用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7568.html

最新回复(0)